登录

屏蔽罩失效分析与整改案例

嘉峪检测网 2025-04-15 12:58

导读:本文介绍了屏蔽罩失效分析与整改案例。

一.前言

 

在当今高度电子化的世界中,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EMC)至关重要。而随着产品更新迭代,产品芯片工作频率越来越高,从而使得产品内部温度越高,EMC环境也愈发复杂。

 

结合这两点情况,有部分产品则设计了结构型屏蔽,从而满足散热和屏蔽,但如果设计不合理,则达不到良好的屏蔽效果。

 

二.案例分析

 

本案例的产品是一款主机,产品为金属外壳,为了同时满足产品的散热需求以及屏蔽罩需求,结构工程师设计如下结构,希望同时满足两个需求,形成一个结构型屏蔽罩:

理想中的结构型屏蔽罩

但因为考虑到模具生产时的误差以及结构和PCB板接触时产生的压力导致PCB板形变,实际上的结构型屏蔽罩是和PCB板存在缝隙的,如下图:

实际上的结构型屏蔽罩

而产品的实际测试情况如下:

未整改前数据

可以看出数据存在大量高频的时钟辐射,而经过排查,源头为结构屏蔽罩内的解码IC引起,从侧面印证了该结构屏蔽罩的效果不佳甚至是失效,主要原因是屏蔽罩存在缝隙导致屏蔽效能降低。

 

三.整改思路

 

缝隙是造成屏蔽效能降级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实际情况中,常常用缝隙的阻抗来衡量缝隙的屏蔽效能。缝隙的阻抗越小,则电磁泄漏越小,屏蔽效能越高。而缝隙的阻抗可以用电阻和电容并联来等效。低频时,电阻分量起主要作用;高频时,电容分量起主要作用。

【影响缝隙上电阻成分的因素主要有】:

接触面积(接触点数)、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清洁程度、接触面上的压力、氧化腐蚀等。

而根据电容器的原理,很容易知道:两个表面之间的距离越近,相对的面积越大,则电容越大。所以我们可以得出减小缝隙电磁泄漏的基本思路:减小缝隙的阻抗(增加导电接触点、加大两块金属板之间的重叠面积、减小缝隙的宽度)。

根据结论,我们可以用SMT导电硅橡胶将PCB板的GND和结构型屏蔽罩进行连接,从而降低整体的阻抗。

(红圈内为SMT导电硅橡胶)

而经过整改增加SMT导电硅橡胶后,该产品的测试结果如下:

整改后增加SMT导电硅橡胶数据

 

四.总结

 

在实际应用中,电磁屏蔽是解决电磁兼容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大部分电磁兼容问题都可以通过电磁屏蔽来解决。而优化电磁屏蔽则需要更多的其他辅助手段以提高屏蔽效能。

 

 

来源:韬略科技EMC

关键词: 屏蔽罩失效 EMC

相关资讯

我要检测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