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热熔胶、不干胶、溶剂胶的初粘性和持粘性测试设置方法

嘉峪检测网 2025-05-21 20:25

导读:热熔胶、不干胶(压敏胶)、溶剂胶的初粘性和持粘性测试对环境温度敏感,需根据胶黏剂类型和标准规范设置温度条件。

热熔胶、不干胶(压敏胶)、溶剂胶的初粘性和持粘性测试对环境温度敏感,需根据胶黏剂类型和标准规范设置温度条件。

 

一、通用测试温度原则

标准实验室温度

大多数胶黏剂性能测试遵循 (23±2)℃ 的标准环境(如 GB/T 2941-2006《橡胶物理试验方法试样制备和调节通用程序》),以排除温度波动对分子链运动的干扰。

特殊场景模拟温度

若需模拟高温应用环境(如汽车引擎、夏季户外),可设置 40~60℃ 测试温度;

模拟低温场景(如冷链包装、冬季户外),可设置 5~10℃ 或更低温度(需结合胶黏剂玻璃化转变温度,避免胶层脆化失效)。

 

二、不同胶黏剂的温度设置要点

1. 热熔胶

核心特性:依赖温度实现熔融涂布,冷却后固化,性能对温度高度敏感。

初粘性测试温度

使用加热涂布装置控制胶层温度,确保均匀熔融;

基材需提前预热至接近胶温(避免骤冷导致初粘不足)。

测试条件:需在胶黏剂 熔融状态 下与基材接触,因此温度需高于其 软化点 / 熔融温度(高5~10℃,如一般 SIS 热熔胶的软化点在80 - 100℃左右,因配方而异)。

持粘性测试温度

常温测试:按标准设置为(23±2)℃,评估固化后胶层的内聚强度;

高温测试:若需评估耐热性,可设置为 60~80℃(接近实际使用温度),观察胶层是否因软化发生蠕变。

2. 不干胶(压敏胶)

核心特性:常温下具有粘性,依赖分子链柔性实现粘接,高温易蠕变,低温易硬化。

初粘性测试温度

标准温度:(23±2)℃,采用滚球法或初粘力测试仪,测试胶层与基材瞬间接触的粘附力;

低温修正:若胶黏剂玻璃化转变温度(Tg)较高,低温下分子链运动受限,初粘性可能下降,需通过升温至 Tg 以上恢复性能。

持粘性测试温度

常温测试:(23±2)℃,评估长期静态载荷下的抗位移能力;

高温测试:设置为 40~70℃(模拟夏季高温),观察胶层是否因内聚强度下降导致持粘时间缩短(如从 24 小时骤降至 1 小时)。

3. 溶剂胶

核心特性:依赖溶剂挥发固化,温度影响溶剂挥发速率和分子链结晶度。

初粘性测试温度

标准温度:(23±2)℃,需确保溶剂部分挥发但未完全固化(初粘性峰值通常出现在溶剂挥发 30%~70% 时);

低温影响:低温下溶剂挥发减慢,初粘性显现延迟,需延长干燥时间至测试温度下达到稳定状态。

持粘性测试温度

常温测试:(23±2)℃,评估完全固化后的内聚强度;

高温测试:设置为 50~80℃(避免超过胶层耐热极限),测试胶层是否因高温软化导致持粘力下降。

 

三、温度设置的关键影响因素

高分子材料类型:

低 Tg 材料(如橡胶基)低温下保持柔性,初粘性受温度影响较小;

高 Tg 材料(如环氧树脂)高温下易软化,持粘性显著下降。

添加剂:

增塑剂降低 Tg,提高低温初粘性,但高温持粘性变差;

填料(如二氧化硅)增强高温内聚强度,但降低低温柔性。

粘接基材特性:

金属、玻璃等导热性基材:测试时需确保基材与胶层温度一致(如提前在测试温度下恒温 30 分钟);

塑料、纸张等隔热性基材:温度传导较慢,可直接在测试温度下涂布胶黏剂。

测试设备温控能力:

热熔胶需配备加热平台(精度 ±1℃);

压敏胶和溶剂胶需使用恒温恒湿箱(如温度波动≤±0.5℃),确保测试过程中温度稳定。

 

四、异常场景的温度调整策略

低温环境下初粘性不足

热熔胶:提高涂布温度(如从 100℃升至 120℃),或添加低熔点增粘树脂;

压敏胶:选择含低温增塑剂的配方,或测试前将样品预热至 15℃。

高温环境下持粘性失效

热熔胶:改用交联型配方(如添加 DCP 交联剂),提高高温内聚强度;

压敏胶:增加交联密度(如紫外光固化),抑制分子链滑移。

 

 

来源:UTPE弹性体门户

关键词: 热熔胶 不干胶 溶剂胶

相关资讯

我要检测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