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DipperStar:全球首款176电极五维标测导管

嘉峪检测网 2025-07-03 22:30

导读:心航路医学(EnChannel Medical)近日宣布正式启动MAP-AF I临床研究,其自主研发的DipperStar超高密度网篮形标测导管正式进入人体试验阶段。作为全球首款配备176个电极的心脏电生理标测导管,DipperStar采用独创的内外双层电极排布结构,在有限的导管空间中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超高密度电极分布。

心航路医学(EnChannel Medical)近日宣布正式启动MAP-AF I临床研究,其自主研发的DipperStar超高密度网篮形标测导管正式进入人体试验阶段。作为全球首款配备176个电极的心脏电生理标测导管,DipperStar采用独创的内外双层电极排布结构,在有限的导管空间中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超高密度电极分布。

DipperStar联合心航路自主研发的DePolar五维导航标测系统,结合创新的动作电位重建算法,实现了对复杂心律失常的“单跳全心腔”标测。该系统不仅显著提升了信号采集的空间和时间精度,更在机制解析层面实现了从“电压信号”向“动作电位”这一电生理本源的跨越。

DipperStar的临床应用标志着非接触式动作电位标测进入“五维精准治疗”探索的新阶段,为房颤等复杂性心律失常提供了机制识别,靶向治疗与个体化消融的颠覆式的解决方案。

DipperStar:全球首款176电极五维标测导管

 

一、临床需求驱动:房颤精准治疗催生标测技术革新

房颤是全球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影响人数超过5500万,具有进行性恶化的特点,严重时可导致心力衰竭、中风等致残或致死的并发症。尽管射频、冷冻和脉冲消融等导管消融手段已被广泛验证有效,但由于缺乏高精度的房颤标测工具,目前的消融策略仍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体化治疗。

传统接触式标测系统通过导管逐点接触心脏组织多个小区域,依次采集电信号,在多个心动周期内生成局部电活动图,并最终拼接成整个心房内表面的标测图像。该方法在标测规律性心失常时较为有效,但操作耗时,并且在面对房颤这类复杂、不规则激动模式时,难以捕捉心房电活动的动态变化。

相比之下,非接触式标测通过分布于心房腔内多个电极阵列,实时感测心腔内电信号,可在单次心跳内重建整个心房的完整电活动。该技术不仅显著提升了标测效率,更能够清晰呈现包括包括房颤内的复杂不规律激动模式,保留其完整的时空动态特征,为精准诊断和个体化消融奠定了基础。

非接触式标测的空间分辨率与测量电极的数量密切相关。早期的网篮导管受限于电极的数量,包括Abbott的Ensite Array 导管(64个电极),Acutus的AcQMap 导管(48个电极)。心航路医学通过自主研发的DipperStar导管,在导管工艺上实现突破,采用独创的内外双层电极结构专利,实现高达176个电极的超高密度分布,显著提升了非接触式标测的空间精度,为精准识别房颤机制与靶向消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DipperStar:全球首款176电极五维标测导管

 

二、DipperStar导管:重新定义非接触标测的技术标杆

(一)结构设计:融合安全性、精度与操作灵活性的工程创新

DipperStar的网篮型导管在设计上充分体现了“高密度,低风险,强兼容”的理念:

无导头网篮设计:远端8个花键外展形成网篮结构,既扩大了头端接触面积,又有效降低局部压力,避免心房穿孔风险。

超高密度电极排布:176个单面印刷电极以1.5mm中心间距排布(边到边仅0.5mm),单个电极面积仅0.5mm2。

磁电双定位导航:远端/近端双磁传感器结合电场导航,实时追踪网篮直径变化和自旋转,精确定位每个电极。

(二)临床优势:三模态标测系统,覆盖多类心律失常标测

DipperStar支持接触式、非接触式及联合标测三种模式,灵活适配不同心律失常诊疗需求:

接触式标测:逐点高精度采集,适用于房扑等规律性心律失常;

非接触式标测:单位置全心腔连续采集,适用于房颤等非规律性心律失常;

联合标测:融合接触式与非接触式标测,兼顾局部精度与全局覆盖,进一步提升标测效率和诊断准确性。

 

三、技术突破:从电压测量迈向电生理机制还原

传统心脏电生理标测依赖双极或单极电压信号,其本质是电极间的电位差,易受电极排列、方向、组织异质性及高通滤波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信息出现不同程度的失真与空间平滑。

随着非接触式标测技术的发展,由第一代的电压标测过渡到源标测,如第二代非接触式标测系统AcQMap通过在心房中测量的电压重建心肌表面的物理源——电荷密度,显著增强了对复杂心律失常标测的空间分辨率和准确性。

在此基础上,心航路医学进一步突破,将非接触式标测推进至动作电位这一电生理本源信号,首次实现了对心肌细胞除极和复极同步重建,从而高度还原电生理机制,为指导靶向消融提供了依据。

这一技术从“测量电压”到“机制还原”,标志着心脏电生理从感知信号迈向理解机制,开创了机制导向精准治疗的新篇章。

DipperStar:全球首款176电极五维标测导管

图注:心脏电生理源和信号金字塔

 

四、行业意义:中国高端医疗器械实现系统性引领

DipperStar的发布标志着中国企业在心脏电生理领域实现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双重突破”:

技术突破:全球领先的176电极非接触式标测导管、CAP-Map动作电位重建算法,填补了复杂性心律失常标测在空间精度和生理还原方面的技术空白;

生态突破:与自主研发的脉冲消融导管协同构建“标测-消融”闭环体系,推动中国电生理诊疗迈向机制驱动、个性化消融的新范式。

DipperStar:全球首款176电极五维标测导管

未来,随着MAP-AF 系列研究在仿真模拟、动物实验及人体临床中的持续推进,DipperStar有望在房颤机制识别与个体化消融策略中展现更广泛的临床价值,为中国高端医疗器械参与全球技术竞争注入全新动能,加速中国智造在电生理领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战略跃升。

 

来源:MedTF

关键词: 176电极五维标测导管

相关资讯

我要检测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