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检测网 2025-07-09 09:57
导读:回顾整个冻干工艺研究中,关键参数真空度对药品质量影响重大,在实际生产时需控制在10 Pa以下,这样能保证药品水分充分升华,避免干燥不足、结构受损等问题。预冻温度与真空度的协同作用,可降低药品含水量,合理的预冻温度形成的冰晶结构有利于水分升华。通过优化四个冻干参数的组合,高风险工艺参数的 RPN 值降低 70% 以上,大幅降低风险,提高冻干工艺的稳定性。希
尊敬的各位同仁,作为深耕冻干工艺领域多年的研究者,在通过优化冻干工艺参数以确保药品质量的探索进程中,我历经波折,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今日,我满怀热忱,期望能与诸位深入交流这些心得。
01冻干工艺参数风险评估之FMEA
刚接触冻干工艺的时候,我就深知工艺参数对药品质量的影响十分关键。为了筛选出冻干工艺参数中的关键工艺参数,我们首先需要进行风险评估,识别出各工艺参数的风险等级,然后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将风险等级降低,从而使生产工艺风险可控,持续稳定。而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就像是给工艺参数做“风险体检”的好帮手。通过计算风险优先级数(RPN = 严重性 × 发生率 × 可探测性),能把参数的风险清晰量化。这里的严重性(S),是依据参数偏差对药品质量影响程度打分,1 分代表影响很轻微,10 分那就是能造成严重后果;发生率(O)则是基于生产中参数出现偏差的可能性,从 1(极低)到 10(极高);可探测性(D)反映在生产过程中检测参数的难易,1 分极易检测,10 分极难检测。
我们针对冻干工艺参数中预冻温度、升华干燥温度、真空度、解析干燥温度等四个常用参数进行评估,冻干参数风险等级评估结果如表1:
表1-冻干参数风险等级评估
工艺参数 | 严重性(S) | 发生率(O) | 可探测性(D) | RPN | 风险等级 |
---|---|---|---|---|---|
预冻温度 | 8 | 6 | 4 | 192 | 高风险 |
升华干燥温度 | 6 | 2 | 3 | 36 | 中风险 |
真空度 | 7 | 6 | 3 | 126 | 高风险 |
解析干燥温度 | 5 | 1 | 4 | 20 | 低风险 |
注:
低风险是 RPN ≤ 20;中风险是 20 < RPN ≤ 40;高风险是 RPN > 40。
从表中可以看出,预冻温度(RPN = 192)和真空度(RPN = 126)属于高风险参数,后续需重点关注。
02 正交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的实操要点
2.1 实验设计:精心布局
正交实验设计是优化工艺参数的关键一步。我们采用 L9(34)正交表,四个因素对成品关键质量属性含水量和生物活性的影响进行考察,每个因素设三个水平进行考察。具体设置如下:
(1)预冻温度(A):-40℃、-30℃、-20℃;
(2)升华干燥温度(B):-20℃、-10℃、0℃;
(3)真空度(C):10 Pa、20 Pa、30 Pa;
(4)解析干燥温度(D):20℃、30℃、40℃。
为了让实验结果更可靠,每个实验条件我都重复做了 5 次。工艺参数和对应的药品含水量、生物活性检测结果如下(以下是多次实验后的平均值)表2:
表2-各实验的药品含水量和生物活性检测结果
实验号 | A (°C) | B (°C) | C (Pa) | D (°C) | 含水量 (%) | 生物活性 (%) |
---|---|---|---|---|---|---|
1 | -40 | -20 | 10 | 20 | 1.52 | 92.8 |
2 | -40 | -10 | 20 | 30 | 1.81 | 90.3 |
3 | -40 | 0 | 30 | 40 | 2.23 | 84.8 |
4 | -30 | -20 | 20 | 40 | 1.18 | 95.2 |
5 | -30 | -10 | 30 | 20 | 1.43 | 91.9 |
6 | -30 | 0 | 10 | 30 | 1.61 | 87.7 |
7 | -20 | -20 | 30 | 30 | 0.58 | 98.1 |
8 | -20 | -10 | 10 | 40 | 0.92 | 96.3 |
9 | -20 | 0 | 20 | 20 | 1.09 | 90.8 |
2.2 Minitab 数据分析:深挖数据价值
(1)方差分析(ANOVA):以含水量作为响应变量,在 Minitab 软件操作时,录入实验数据,保证各因素和响应变量的列对应准确。然后把“含水量”设为响应变量,把“预冻温度(A)”“升华干燥温度(B)”“真空度(C)”“解析干燥温度(D)”设为因子,确保模型涵盖所有主效应项,最后点击“确定”,分析结果详见表3:
表3-实验数据的方差分析结果
来源 | 自由度 | Adj SS | Adj MS | F 值 | P 值 |
---|---|---|---|---|---|
模型 | 4 | 1.94393 | 0.48598 | 139.96 | 0.000 |
线性 | 4 | 1.94393 | 0.48598 | 139.96 | 0.000 |
A (°C) | 1 | 1.47015 | 1.47015 | 423.40 | 0.000 |
B (°C) | 1 | 0.45375 | 0.45375 | 130.68 | 0.000 |
G (Pa) | 1 | 0.00602 | 0.00602 | 1.73 | 0.258 |
D (°C) | 1 | 0.01402 | 0.01402 | 4.04 | 0.115 |
误差 | 4 | 0.01389 | 0.00347 | - | - |
合计 | 8 | 1.95782 | - | - | - |
结果显示,预冻温度(A)和升华干燥温度(B)对含水量的影响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而真空度(Pa)和解析干燥温度(D)对含水量影响不显著(P>0.05)。因此在实际生产中,我们要重点关注A和B两个因素。
(2)主效应图:
图1-含水量的主效应图
主效应图(图 1):以含水量为例进行分析,在 Minitab 中选择“统计> DOE > 因子 > 分析因子设计”,设置好响应变量和因子后,点击“因子”按钮勾选“因子图”。如图所示,预冻温度升高(-40℃→-20℃)和升华干燥温度降低(0℃→-20℃),都能显著降低含水量;而真空度升高(10Pa→30 Pa)和解析干燥温度升高(20℃→-40℃),含水量只是略微增加。比如说升华干燥温度从0℃降到-20℃,含水量下降趋势明显,这是因为低温能让冰晶结构更牢固有利于升华,从而降低药品含水量;真空度从 30 Pa 降到 10 Pa,含水量也有降低趋势,说明低真空环境更有利于冰晶升华。
图2-含水量与真空度和预冻温度的等值线图
等值线图(图 2):首先点击“分析因子设计”对话框的“图形”,然后在选项里勾选“等值线图”,把预冻温度和真空度分别设为X轴和Y轴。生成的等值线图是通过颜色梯度展示含水量的分布。当预冻温度A = -20℃、真空度 C = 10 Pa 时,药品的含水量最低。预冻温度和真空度有明显的协同效应,共同影响药品的含水量。
2.3 参数优化与验证:收获成果
图3-软件针对含水量和生物活性的优化处理
综合冻干工艺参数对含水量和生物活性的影响,如图3,我们得出最优参数组合:A = -20℃,B = -20℃,C = 30 Pa,D = 40℃。为了验证这个组合的可靠性,我们又做了 10 次验证实验,结果如下:
(1)含水量:0.61±0.03%(相较于初始工艺降低了 60% 左右);
(2)生物活性:97.8±0.7%(提升了 5.4% 左右);
(3)RPN 值:预冻温度从192 降至 40,真空度从 126 降至 15。
药品的含水量稳定在 0.61% 左右,生物活性维持在 97.8% 左右,风险优先级数大幅降低,提升了药品质量。
03 更新后的风险评估:新的视角
在完成参数优化后,更新工艺参数的风险等级评估,结果如表4:
表4-更新后的工艺参数风险等级评估
工艺参数 | 严重性(S) | 发生率(O) | 可探测性(D) | RPN | 风险等级 |
---|---|---|---|---|---|
预冻温度 | 5 | 2 | 4 | 40 | 中风险 |
升华干燥温度 | 6 | 1 | 3 | 18 | 低风险 |
真空度 | 5 | 1 | 3 | 15 | 低风险 |
解析干燥温度 | 5 | 1 | 4 | 20 | 低风险 |
04 总结
回顾整个冻干工艺研究中,关键参数真空度对药品质量影响重大,在实际生产时需控制在10 Pa以下,这样能保证药品水分充分升华,避免干燥不足、结构受损等问题。预冻温度与真空度的协同作用,可降低药品含水量,合理的预冻温度形成的冰晶结构有利于水分升华。通过优化四个冻干参数的组合,高风险工艺参数的 RPN 值降低 70% 以上,大幅降低风险,提高冻干工艺的稳定性。希望这些经验能助力同行提升冻干药品的质量。
来源:注册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