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检测网 2025-08-17 14:10
导读:涂料黏结强度检测标准、检测方法与影响因素。
一、术语和定义
黏结强度,是指黏结材料在单位面积上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力,是衡量黏结材料性能的重要指标。黏结强度的高低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黏结材料的性质、接触面积、胶黏剂的涂布量以及施工条件等。
二、相关标准
JC/T 2079-2011(2017)《建筑用弹性质感涂层材料》中6.9 粘结强度;
JG/T 24-2018《合成树脂乳液砂壁状建筑涂料》中7.17 粘结强度;
JG/T 157-2009《建筑外墙用腻子》中6.13 粘结强度;
GB/T 9779-2015《复层建筑涂料》中6.18 粘结强度;
GB/T 16777-2008《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中7 粘结强度;
GB 14907-2018《钢结构防火涂料》中6.4.4 粘结强度;
GB∕T 22374-2018《地坪涂装材料》中6.3.9 拉伸粘结强度。
注:根据《涂料工业》期刊编辑部的编辑规范,本文正文使用“黏结”而非“粘结”(参见《涂料行业常见专业术语中“粘”和“黏”的使用》. 涂料工业, 2023, 53(12): 44)。然而本节引用时,需与标准原文保持一致,故本节均使用了原文的“粘结”而非“黏结”。
三、黏结强度的测试
黏结强度的测试,即在试柱上施加一定的力,检验出单位面积上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力。
1. 测试对象
黏结强度主要测试对象为建筑涂料、地坪、防火等通常在1 mm以上较厚的涂层以及腻子等较软的涂层。
2. 底材
测试黏结强度的地材,除防火涂料为钢板外,其余均为以混凝土为基础的砂浆块。因此涂料(如地坪、真石漆、质感涂料等)在进行黏结强度测试时,会经常发生砂浆块直接拉断掉的情况,从而造成数据失真。
不同比例的砂浆块也会对结果造成影响。
3. 结果表示
黏结强度只需报出结果即可。
四、影响黏结强度的因素
1. 表面粗糙度
当胶黏剂良好地浸润涂层表面时(接触角θ≤90°),表面的粗糙化有利于提高胶黏剂液体对表面的浸润程度,增加胶黏剂与涂层的接触点密度,从而有利于提高黏结强度。反之,当胶黏剂对被黏材料浸润不良时(θ>90°),表面的粗糙化就不利于黏结强度的提高。
2. 表面处理
黏结前的表面处理是黏结成功的关键,其目的是能获得牢固耐久的接头。由于涂层与底材之间存在氧化层(如锈蚀)、镀铬层、磷化层、脱模剂等形成的“弱边界层”,被黏物的表面处理将影响黏结强度。
3. 涂层厚度
较厚的涂层易产生气泡、缺陷和早期断裂,因此应使涂层尽可能薄一些,以获得较高的黏结强度。另外,厚涂层在受热后的热膨胀在界面区所造成的热应力也较大,更容易引起接头破坏。
此外,不同类型的底材、胶黏剂,以及拉伸速度,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来源:涂料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