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小接管焊缝缺陷交流电磁场检测方法分析

嘉峪检测网 2025-08-19 17:36

导读:小接管是石化装备中常见的结构形式,一般作为管道附件或者物料进出口的连接件使用。小接管具有管径小,壁厚薄,角焊缝结构复杂等特点,焊接难度大,焊接过程容易产生未焊透、裂纹等缺陷,且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形成腐蚀、裂纹等缺陷,是承压设备安装及使用过程中的重点关注对象。

小接管是石化装备中常见的结构形式,一般作为管道附件或者物料进出口的连接件使用。
 
《炼化装置小接管管理导则》中规定:在设备本体或管道上直接开孔,采用焊接方式连接的DN50及以下的半管接头、支管座、支管的结构,统称为小接管。
 
但实际应用中,小接管的定义更加宽泛,管径在DN100以下,壁厚为4~8 mm的结构都可以被称为小接管。
 
小接管具有管径小,壁厚薄,角焊缝结构复杂等特点,焊接难度大,焊接过程容易产生未焊透、裂纹等缺陷,且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形成腐蚀、裂纹等缺陷,是承压设备安装及使用过程中的重点关注对象。
 
目前小接管的检测方法以常规的渗透和磁粉检测为主,此外相控阵超声检测和涡流检测也有应用。
 
交流电磁场检测(ACFM)技术是一种电磁无损检测技术,其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利用缺陷与正常结构处的磁信号变化,实现对金属结构焊缝表面及近表面缺陷的检测,对导电金属材料均有良好的检测效果,且能进行非接触式检测,在小接管检测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小接管焊缝缺陷交流电磁场检测方法分析
 
图1 交流电磁场检测原理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仿真
 
电磁场在不同介质空间中的传播模式复杂,难以快速求解。随着计算机技术及大型有限元软件的不断发展,有限元分析方法成为解决复杂电磁场问题应用最广泛的手段之一。
 
建立有限元三维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包括感应线圈、小接管焊缝试件和求解域三部分,如图2所示。
 
小接管焊缝缺陷交流电磁场检测方法分析
 
图2 小接管焊缝示意及其仿真模型
 
感应线圈采用直径为0.15 mm的铜线,密集缠绕于U形磁芯上,匝数为500匝,线圈通入等效电流为1 A的正弦交流电,频率可调整,磁芯尺寸为14 mm×26 mm×6 mm,材料为锰锌铁氧体。
 
小接管焊缝试件由母管、插管以及焊缝组成。插管直径40 mm,壁厚3 mm;母管直径200 mm,壁厚12 mm。为便于计算,母管仅取与插管连接的上半部分,材料为碳钢,插管母管连接处设置焊缝,焊缝宽度6 mm,余高2 mm,在焊缝周向30°及210°设置周向刻槽缺陷。
 
求解域设置尺寸为500 mm×500 mm×400 mm的长方体。感应线圈材料为铜,求解域部分为空气。
 
 
为保证与实际情况一致,仿真时将探头沿管周向运动,采集小接管焊缝表面空气上磁通密度的值,并分析其规律。
 
对仿真模型进行参数化扫描,探头距离焊缝的提离为1 mm,将试块左肩中心位置设置为0°,则探头起点为-30°,移动总路径为420°,每次移动4°。按照上述设置进行仿真计算,探头激励频率分别为1 kHz,5 kHz 及10 kHz。
 
1不同位置缺陷处的磁场信号变化
 
设置以下几组小接管模型:第一组模型无缺陷;第二组模型在小接管肩部0°及180°处设置缺陷,缺陷尺寸为5 mm×3 mm×1 mm;第三组模型在小接管肩部30°及210°处设置缺陷,缺陷尺寸为5 mm×3 mm×1 mm。各组模型的磁场信号变化如图3~5所示。
 
 
小接管焊缝缺陷交流电磁场检测方法分析
图3 无缺陷处磁场信号仿真结果(模型一)
 
 
小接管焊缝缺陷交流电磁场检测方法分析
 
图4 肩部缺陷处磁场信号仿真结果(模型二)
 
 
 
小接管焊缝缺陷交流电磁场检测方法分析
 
图5 偏30°缺陷处磁场信号仿真结果(模型三)
 
可知第一组模型的Bx信号无明显变化,By与Bz信号呈正弦变化趋势,相位差约为90°,磁通密度B无明显变化。
 
第二组模型的Bx信号在缺陷处出现明显的波峰波谷,变化量约为4 mT,By与Bz信号呈正弦变化趋势,相位差约为90°,缺陷处存在小的正弦信号变化,磁通密度B在缺陷处出现明显的波谷,1 kHz频率的信号对缺陷响应较小。
 
第三组模型的Bx信号在缺陷处出现明显的波峰波谷,与第二组近似,By与Bz信号呈正弦变化趋势,相位差约为 90°,缺陷处存在小的正弦信号变化,磁通密度B在缺陷处出现明显的波谷,1 kHz频率的信号对缺陷响应较小。
 
2同一位置,不同尺寸缺陷处的磁场信号变化
 
设置第四组模型在小接管肩部0°及180°处设置缺陷,缺陷尺寸为3.0 mm×0.5 mm×1.0 mm;第五组模型在小接管肩部30°及210°处设置缺陷,缺陷尺寸为3.0 mm×0.5 mm×1.0 mm。
 
第四组模型的磁场信号变化规律与第二组的基本一致,第五组模型的磁场信号变化规律与第三组的基本一致,但信号变化量均有明显降低,约为50 mT。
 
3不同提离位置处的磁场信号变化
 
在第五组的基础上,修改探头运动过程中与焊缝的距离,模拟探头在焊缝凹凸不平表面上的运动。提离磁场信号仿真结果如图6所示,可知Bx,By,Bz信号均会在提离位置出现波动,Bx信号变化较大。1 kHz的检测频率下的提离对信号影响较大,5 kHz与10 kHz频率下的提离影响较小。
 
小接管焊缝缺陷交流电磁场检测方法分析
 
图6 提离磁场信号仿真结果
 
4小结
Bx信号在缺陷处存在正弦信号波动,By及Bz信号在缺陷处也能够产生正弦信号波动,但相比背景值信噪比较低。1 kHz频率下磁场对缺陷的敏感性更弱,5 kHz及10 kHz频率对缺陷的敏感程度相差较小。在提离位置,Bx,By及Bz信号出现与缺陷近似的信号波动,但Bx信号存在较大差异。
 
 
小接管检测系统开发
 
在LKACFM-X1型交流电磁场检测仪的基础上,依据仿真结果,设计了小接管焊缝缺陷检测系统。
 
现有的交流电磁场检测探头通过x和z两个方向上的磁场传感器获得检测部位x和z方向的磁场信号。根据仿真结果,小接管工件缺陷位置的Bx和Bz信号变化不明显,B信号变化明显,故对系统进行改造。
 
系统硬件沿用原检测仪器,主要更改探头、信号处理及显示软件,探头及仪器实物如图7所示。
 
小接管焊缝缺陷交流电磁场检测方法分析
 
图7 检测仪器及探头实物
 
探头由激励模块、传感器模块、信号处理模块组成。激励模块采用U形磁轭缠绕线圈的形式,传感器模块采用3个TMR传感器,分别垂直于x,y,z方向,拾取3个方向的磁通密度。
 
信号处理模块首先将Bx,By,Bz求和并获得磁通密度B,然后对B进行放大、滤波等初步处理,传输到上位机中。最后,通过软件对探头获得的磁通密度B进行处理,并显示到屏幕上。
 
小接管检测试验
 
1、检测工装设计
 
在探头模型与插管呈45°的基础上设计工装,工装一端为半圆形结构,与被检测接管管径一致,能够在接管上固定并稳定旋转;另一端为夹持机构,能够固定探头,并保证其与接管焊缝角度为45°,如图8所示。
 
小接管焊缝缺陷交流电磁场检测方法分析
 
图8 检测工装设计图及实物
 
2、试块设计
 
设计小接管缺陷试块,其材料为低碳钢,选用尺寸为φ273 mm×9.5 mm的管道作为基座,为便于放置,去掉管道的下半部分。选取3根φ42 mm×5 mm的管道作为接管,在基座上依次焊接,接管间距为120 mm。接管试件上布置人工缺陷,试块外观如图9所示,缺陷尺寸如表1所示。
 
小接管焊缝缺陷交流电磁场检测方法分析
图9 小接管缺陷试块
 
小接管焊缝缺陷交流电磁场检测方法分析
 
表1 试件缺陷尺寸及分布(mm)缺陷检测试验3
 
 
选用1 kHz,5 kHz频率分别对上述试块进行试验,按照A,B,C管分开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如图10和图11所示,传感器获得的磁通密度B(由三个方向Bx,By,Bz综合计算),经AD转换后由软件进行处理,单位为μV。
 
小接管焊缝缺陷交流电磁场检测方法分析
 
图10 1 kHz频率下的试块检测结果
 
 
小接管焊缝缺陷交流电磁场检测方法分析
 
图11 5 kHz频率下的试块检测结果
 
通过分析磁通密度B的变化,可以获得小接管焊缝上的缺陷信息,1 kHz频率的信号响应明显低于5 kHz频率的信号响应,缺陷越大,信号响应越明显,孔的缺陷响应明显低于槽的缺陷响应。
 
此外,结合扫查结果及上文,针对表面状况造成的提离,可以分别使用1 kHz和5 kHz的频率进行扫查,由于1 kHz信号对提离信号的响应更加明显,可以通过1 kHz与5 kHz扫查信号的相应情况,排除非相关信号显示。
 
 
结语
 
1建立小接管焊缝三维仿真模型并进行交流电磁场检测仿真模拟,仿真结果表明:缺陷位置存在磁通密度变化,磁通密度出现明显响应。
 
2设计与制作了三通道检测探头及信号处理模块,开展了小接管焊缝缺陷试块的检测试验,结果表明:通过采集磁通密度B的信号响应,可检出长度5 mm以上的小接管焊缝裂纹缺陷。
 
作者:胡冠群1,卢正杰2,颜泰3,蔡占河4,刘正存5
工作单位:1. 济宁市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
2. 泰安市质量技术检验检测研究院
3. 滨州市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
4. 菏泽市产品检验检测研究院
5. 济宁鲁科检测器材有限公司
第一作者简介:胡冠群,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承压类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工作。
来源:《无损检测》2025年5期
 
 
小接管焊缝缺陷交流电磁场检测方法分析

来源:无损检测NDT

关键词: 小接管 电磁场检测

相关资讯

我要检测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