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检测网 2025-08-20 20:29
导读:在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高端制造领域,钛及钛合金材料凭借其轻质、高强度、耐腐蚀等优异特性占据着重要地位。而钛材料的挤压成型工艺,直接决定了制品的性能与质量,其中金属流动的均匀性更是核心关键。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解析影响钛材料挤压时金属流动的各类因素,为优化工艺提供参考。
在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高端制造领域,钛及钛合金材料凭借其轻质、高强度、耐腐蚀等优异特性占据着重要地位。而钛材料的挤压成型工艺,直接决定了制品的性能与质量,其中金属流动的均匀性更是核心关键。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解析影响钛材料挤压时金属流动的各类因素,为优化工艺提供参考。
钛材料挤压的“先天难题”:热导率低引发的连锁反应
钛棒及钛合金棒坯料有一个显著特性——热导率低,这给热挤压过程带来了不少麻烦。当挤压筒温度达到400℃时,坯料表层与内层的温差能达到200-250℃。再加上“吸气强化”的作用,坯料表面和中心的金属在强度、塑性上会出现巨大差异。
这种差异直接导致挤压时变形极不均匀:表面层容易产生附加拉应力,进而成为制品表面裂口、裂纹的“元凶”。相比铝合金、铜合金甚至钢的挤压,钛材料的热挤压过程更为复杂,根源就在于其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
坯料加热温度:决定金属流动的“隐形开关”
工业钛合金的流动行为与温度密切相关。研究显示,在不同相状态(α相、α+β相、β相)的温度区,金属流动差异显著。因此,坯料加热温度作为决定金属相变状态的关键,是影响流动特征的主要因素之一。
• 在α或α+β相区温度下挤压,金属流动更均匀;
• 在β相区温度挤压,流动均匀性较差。
不过,即便在更优的相区温度下,要获得高表面质量的制品仍有难度。此外,钛在980℃和1030℃时,会与铁基、镍基合金模具形成易熔共晶体,导致模具严重磨损,因此钛合金挤压必须使用润滑剂。
影响金属流动的六大核心因素
1. 挤压方法:摩擦条件是关键
不同挤压方法对金属流动均匀性影响显著,核心在于改变了摩擦条件:
• 反向挤压>正向挤压:
反向挤压改变了金属与挤压筒的摩擦方向和程度,减少摩擦阻碍,流动更顺畅;
• 冷挤压>热挤压:
冷态下金属晶粒结构稳定,各部分变形更一致;热挤压虽变形抗力低,但温度不均易导致流动紊乱;
• 润滑挤压>不润滑挤压:
润滑剂形成的薄膜能减少摩擦,降低流动阻力,提升均匀性。
2. 挤压速度:越快越容易“乱流”
挤压速度增加会加剧流动不均匀性。因为速度过快时,金属各部分来不及协调变形,内部应力分布失衡:靠近挤压筒内壁的金属因摩擦力大而流速慢,中心部位则流速快,形成明显差异。
3. 挤压温度:温差是“隐形杀手”
温度是影响流动的关键因素:
• 温度升高会降低坯料变形抗力,但会加剧不均匀流动;
• 若挤压筒、模子加热不足,坯料外层与中心温差增大,高温区金属塑性好、流速快,低温区则相反;
• 金属导热性越好,坯料端面温度分布越均匀,流动越稳定。
4. 金属强度:强度高则流动更协调
在相同条件下,金属强度越高,流动越均匀。因为高强度金属的晶粒结合力强,能更均匀地传递应力,各部分协同变形;低强度金属则易出现局部变形过大或过小的情况。
5. 模角:角度越大,流动越“偏心”
模角(模子端面与中轴线的夹角)对流动影响明显:
• 模角越大,金属通过模子时的阻力分布越不均——靠近模子内壁的金属受阻大、流速慢,中心部位则流速快,导致流动紊乱;
• 多孔模挤压时,若模孔排列合理,可平衡各孔的金属流动,改善整体均匀性。
6. 变形程度:过犹不及,均衡最佳
变形程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导致流动不均:
• 变形过小时,金属内部应力不足,易出现局部未变形或变形不足;
• 变形过大时,内部应力剧增,可能产生裂纹,且靠近变形区的金属流速过快,远离区则过慢。
来源:钛想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