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竞争激烈的现代工业环境中,产品的长期可靠性是核心竞争力。传统寿命试验耗时漫长(数月乃至数年),尤其对高可靠性产品或昂贵设备而言,其成本与时效性难以承受。加速寿命试验(Accelerated Life Testing, ALT) 通过施加强化应力(如高温、高湿、高电压、机械载荷),在短时间内激发产品失效,再通过统计模型外推至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寿命与可靠性指标,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核心技术。而在研发初期、小批量生产或针对高价值产品时,小样本ALT 的设计与评估更显关键。本文结合典型案例,深入探讨小样本ALT的设计原理、实施流程、数据分析方法及面临的挑战。
一、 小样本ALT的核心理论与设计原则
1.加速模型:物理失效机理的数学桥梁
Arrhenius模型 (温度加速): 适用于由化学反应(如电解液分解、绝缘老化、材料氧化)主导的失效,寿命 L = A * exp(Ea/(k*T))。其中 Ea 为活化能 (eV),k 为玻尔兹曼常数,T 为绝对温度 (K)。
Eyring模型 (广义应力): 扩展了 Arrhenius,可包含温度以外的应力(电压、湿度等),寿命 L = (1/(A*S)) * exp(Ea/(k*T)) (S 为其他应力)。
逆幂律模型 (电压/机械应力): 适用于电应力(如介电击穿、电迁移)或机械疲劳,寿命 L = K * V^-n (V 为电压/应力水平,n 为加速因子)。
温湿度模型 (Peck, Hallberg-Peck): 专门用于湿度相关失效(如金属化腐蚀、分层),寿命 L = A * (RH%)^-m * exp(Ea/(k*T)) (RH% 为相对湿度)。
2.寿命分布:失效时间的统计规律
Weibull分布: 最常用,累积失效概率 F(t) = 1 - exp(-(t/η)^β)。β (形状参数) 决定失效率趋势 (β<1 递减,β=1 恒定,β>1 递增);η (特征寿命) 代表尺度。
对数正态分布: 适用于退化失效机理(如半导体参数漂移、磨损累积),失效时间的对数服从正态分布。
指数分布: 仅适用于恒定失效率场景 (β=1 的 Weibull 特例),实际应用较少。
3.小样本设计的核心挑战与策略
最大化信息获取: 选择最有效的应力类型和水平组合,确保能激发失效,且外推不过于激进。
利用先验信息: 整合历史数据、相似产品数据、物理失效机理知识、专家经验作为贝叶斯分析的先验分布,显著减少所需样本量。
优化应力水平: 通常设置 3-4 个应力水平。最低应力应高于使用条件但不过高以致改变失效模式;最高应力应能产生失效,但避免引入新机理。应力间距需平衡信息量与模型外推风险。
优化样本分配: 在较高应力水平分配更多样本(失效更快,信息更多),在较低应力水平也需分配样本以约束模型外推。
考虑删失数据: 试验结束时未失效的产品提供重要信息(寿命 > 试验时间),称为右删失数据,必须纳入分析。
选择稳健模型与方法: 优先选择物理意义明确、在类似产品上验证过的模型。采用最大似然估计 (MLE) 或贝叶斯方法处理小样本。
挑战: 数据稀疏导致参数估计方差大、置信区间宽、模型选择不确定性高。
二、 典型案例分析:电动汽车锂电池循环寿命评估(小样本场景)
1.背景与目标:
某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设计目标:在 25°C 标准温度下,经过 1500 次充放电循环(100% DOD)后,容量保持率 ≥ 80%。
挑战: 完成 1500 次循环需数月时间。研发阶段样件昂贵且数量有限(仅 15 个可用于测试)。
ALT目标: 利用小样本 ALT 评估在 25°C 下达到 80% 容量保持率的循环次数分布(特别是可靠度 R(1500)),并预测 B10 寿命(10% 电池失效的循环次数)。
2.试验设计:
失效定义: 容量衰减至初始容量的 80%。
加速应力选择: 温度是影响锂离子电池老化(主要是 SEI 膜增长、锂沉积、正极材料溶解)的关键因素。选择 Arrhenius 模型。
应力水平: 4 个温度水平:35°C (T1), 45°C (T2), 55°C (T3)。正常使用温度 25°C (T0) 作为外推目标。注意:55°C 接近极限,需监控是否引入新失效模式(如析锂)。
样本分配
: 总样本 15 个。分配:T1 (35°C) - 4 个, T2 (45°C) - 5 个, T3 (55°C) - 6 个(较高温度分配更多)。
试验终止规则: 每个应力水平至少观测到 2-3 个失效,或达到预设的最大循环次数(如 T3 设 800 次,T2 设 1200 次,T1 设 1800 次),未失效样本记为右删失。
3.试验数据(模拟):

4.数据分析与评估:
B10 寿命 (25°C): 可靠度 R=90% (即 10% 失效) 对应的寿命。由 Weibull 公式 t(R) = η * [-ln(R)]^(1/β) 计算:
B10 = 2800 * [-ln(0.9)]^(1/3.2) ≈ 2800 * (0.10536)^(0.3125) ≈ 2800 * 0.48 ≈ 1344 次循环。
可靠度 R(1500) (25°C): 1500 次循环后的存活概率。R(t) = exp(-(t/η)^β):
R(1500) = exp(-(1500/2800)^3.2) ≈ exp(-(0.5357)^3.2) ≈ exp(-0.5357^3.2)。
计算 0.5357^3.2 ≈ 0.5357^3 * 0.5357^0.2 ≈ (0.1537) * (0.88) ≈ 0.135。
R(1500) ≈ exp(-0.135) ≈ 0.874 或 87.4%。
置信区间: 小样本下置信区间通常很宽。软件会输出 B10 和 R(1500) 的置信区间(如 90% CI)。假设 B10 的 90% CI 为 [1100, 1650] 次,R(1500) 的 90% CI 为 [0.78, 0.94]。这反映了小样本带来的显著不确定性。
β ≈ 3.2 (大于 1,表明失效率随时间递增,符合老化磨损特征)。
Ea ≈ 0.65 eV (在锂离子电池典型活化能范围内,验证模型合理性)。
η0 (25°C) ≈ 2800 次循环 (25°C 下达到 63.2% 失效的循环次数估计值)。
假设寿命分布: Weibull分布 (常用于描述疲劳/老化寿命)。
假设加速模型: Arrhenius模型。特征寿命 η 与温度关系:η(T) = η0 * exp(Ea/(k * (1/T0 - 1/T)))。其中 T0 是参考温度(常取 25°C=298K),η0 是 T0 下的特征寿命。
使用统计软件(如 Minitab, JMP, R (survival, WeibullR 包) 或 Python (lifelines, reliapy 包))基于上述数据和模型进行 MLE 拟合。同时估计:
Weibull 形状参数 β (假设在应力下恒定?或变化?本例假设恒定)。
活化能 Ea。
参考温度 T0 (25°C) 下的特征寿命 η0。
步骤 1:模型假设与参数估计 (MLE)
步骤 2:结果解读 (模拟输出核心参数)
步骤 3:目标可靠性指标计算
5.结论与决策:
点估计显示 B10 寿命 (1344 次) 低于设计目标 (1500 次),可靠度 R(1500) (87.4%) 也低于 100%。
置信区间下限 (B10: 1100次, R(1500): 78%) 更令人担忧,表明有相当风险达不到目标。
决策: 研发团队需要 改进电池设计(如优化电解液配方、改进电极材料/涂层、优化充放电策略)。基于 ALT 结果,可针对性分析高温下老化更快的原因。改进后,需进行新一轮(可能仍是小样本)ALT 验证效果。不能仅凭点估计下结论,必须考虑置信区间反映的风险。
三、 案例拓展:风电变桨轴承加速试验(机械载荷应力)
1.背景与目标:
评估大型风力发电机变桨轴承在模拟 20 年设计寿命内的疲劳可靠性。
挑战: 轴承尺寸巨大、成本极高;真实载荷谱复杂(风载波动);试验周期极长。
小样本: 仅 3 个轴承可用于破坏性试验。
2.试验设计:
失效定义: 轴承出现剥落、裂纹(通过振动、声发射监测)或扭矩异常增大。
加速应力选择: 载荷(力矩/力) 是疲劳寿命的关键驱动因素。选择 逆幂律模型:L = K * S^-n (L 为寿命,S 为载荷水平)。
应力水平: 基于设计载荷谱,选择 3 个载荷水平:S1 (1.2倍额定载荷), S2 (1.5倍), S3 (1.8倍)。目标外推至额定载荷 S0。
样本分配: 每个载荷水平 1 个样本 (共 3 个)。
试验终止: 运行至失效或达到高载荷水平下预期的长寿命(设置较长但可行的试验时间上限)。
3.数据分析挑战与贝叶斯方法应用:
收集先验信息: 同类型但较小轴承的历史试验数据、基于材料特性的仿真分析结果 (S-N 曲线)、专家对 n 值 (逆幂指数) 和 Weibull β 的预估。
建立先验分布: 例如,基于历史数据假设 n ~ Normal(均值=8, 标准差=1),β ~ Lognormal(均值=1.2, 标准差=0.3)。
结合似然函数: 使用基于 Weibull-逆幂律模型的似然函数,包含新试验的失效/删失数据。
计算后验分布: 使用 MCMC (Markov Chain Monte Carlo) 算法(如 Stan, PyMC3)计算模型参数 (n, K, β) 和 S0 下寿命指标 (B10, L10) 的后验分布。
挑战: 样本量极小 (n=3),传统 MLE 估计方差极大,甚至可能不收敛。
解决方案: 贝叶斯方法。
优势: 贝叶斯方法有效融合了宝贵的先验知识,即使在新试验数据极其有限的情况下,也能提供比单纯依赖新数据或先验知识更合理、不确定性更小(后验分布方差更小)的估计结果及其可信区间。
四、 小样本ALT的挑战与前沿发展
1.主要挑战:
模型不确定性: 模型选择错误或外推过远导致预测严重偏差。小样本更难验证模型。
失效机理一致性: 高应力下是否引发与正常应力下相同的失效模式?需严格验证(失效分析)。
参数估计方差: 小样本导致关键参数(如 Ea, n, β)估计的置信区间过宽,影响决策。
先验信息质量: 贝叶斯方法依赖先验,不准确或有偏的先验会导致错误结果。
竞争失效模式: 产品存在多种失效机理时,小样本更难区分和建模。
2.前沿发展与应对:
基于物理的退化建模 (Physics-Based Degradation Modeling): 不直接关注“失效时间”,而是监测关键性能参数(如电池容量、轴承振动幅度)的退化轨迹。建立应力下退化速率模型,外推至失效阈值。充分利用中间退化数据,信息量远大于单一的失效时间,特别适合小样本。需要可靠的在线/离线监测手段。
贝叶斯层次模型 (Bayesian Hierarchical Modeling): 处理产品/单元间的变异性,允许参数(如个体 η)服从某个分布。更灵活地利用群体信息和个体数据。
序贯试验设计 (Sequential Design): 根据已获得的部分试验结果,动态调整后续试验方案(如增加某应力样本、停止无效试验点),优化资源利用和信息获取效率。
融合多源信息: 更系统性地融合计算机仿真 (CAE)、台架试验、现场数据、物理模型、专家判断,构建更稳健的预测模型。
机器学习辅助: 探索利用 ML 进行失效模式识别、异常检测、辅助模型选择和不确定性量化。
五、 结论
小样本加速寿命试验是解决高可靠性、高成本产品寿命评估时效性与成本瓶颈的关键工程技术。其成功实施依赖于对产品失效物理的深刻理解、加速模型的合理选择、试验应力的精心设计、统计模型(尤其是 Weibull/对数正态结合 Arrhenius/逆幂律等)的恰当应用,以及对小样本数据分析方法(MLE、贝叶斯)的熟练掌握。锂电池和风电轴承案例展示了在不同应力类型(温度、载荷)和行业中的应用逻辑。
面对小样本带来的巨大不确定性挑战,充分利用先验知识(贝叶斯方法) 和 转向基于性能退化的建模 是最具前景的解决路径。同时,严谨的失效分析以确认加速应力下机理的一致性,以及对预测结果置信区间的审慎解读,对于避免错误决策至关重要。随着基于物理的建模、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和人工智能方法的深入应用,小样本ALT的设计与评估能力将不断提升,为产品可靠性设计与验证提供更强大、更高效的支持,最终推动高可靠、长寿命产品的研发与市场化进程。在资源受限的现实世界中,掌握小样本ALT技术,意味着在产品质量与上市速度的博弈中赢得了关键优势。
来源:可靠性工程学
关键词:
小样本加速寿命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