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检测网 2025-09-04 21:38
导读:医疗器械注册检验是产品拿证前的关键一环,合规性直接决定了注册能否顺利推进。
医疗器械注册检验是产品拿证前的关键一环,合规性直接决定了注册能否顺利推进。
因此,实际操作过程中,企业应当主动与检测机构对接,明确所有检验项目和标准要求;同时紧盯法规和标准动态,提前规避“标准换版”等雷区,合理安排产品迭代和注册申报节奏。
注册检验类型
1自检报告
企业应建立符合《医疗器械自检工作规定》的自检体系,包括:
◎设立独立的检验部门;
◎配备与产品检验需求相适应的设备和人员;
◎建立完整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记录表单;
◎开展检验方法验证和设备校准,确保结果可追溯。
委托检验报告
应选择具备CMA认定和医疗器械检验资质的机构进行检验。
典型型号选取
典型型号选择原则:应选取产品中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全面、风险最高的型号作为典型型号,进行全项目检验。
非典型型号需提供详细的差异性分析说明,内容包括:
◎产品结构差异;
◎关键元器件品牌、型号或规格变更;
◎软件功能或性能参数差异;
◎适用范围或使用方法的变更。
差异部分应补充相应检验项目,如电气安全、电磁兼容、性能指标等。
检验要求
1首次注册
适用情形:在中国境内首次上市的新产品。
检验资料重点:
①全性能检验报告:必须提供具有医疗器械检验资质的第三方检验机构(如国家级或省级医疗器械检验所)出具的、符合现行有效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如有声称)的全项目检验报告。报告需证明产品所有性能指标均符合要求。
②生物学评价报告:对于与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器械,需依据GB/T 16886系列标准进行生物学评价,并提供详细的评价报告。必要时,需包含生物学试验(如细胞毒性、致敏性、刺激性的报告。
③稳定性研究(产品有效期/使用期限验证报告、包装验证、模拟运输验证报告):提供验证产品在声称的有效期内性能稳定、安全可靠的验证报告,通常包括加速老化和实时老化试验及其相关性能检验报告。
④软件研究报告(如适用):含有软件组件的产品,需提供软件描述文档,包括软件版本、生存周期过程、验证与确认测试报告等。
⑤清洁、消毒、灭菌验证报告(如适用):对于可重复使用或需灭菌的产品,需提供相关的验证报告。
2变更注册
适用情形:已获注册证的产品,发生材料、结构、工艺、适用范围、使用方法等实质性变化。
检验资料重点:
①变更内容详细说明:清晰描述变更的具体内容、原因及程度。
②变化部分差异的检验报告(即差异检验):无需重新进行全性能检验,但必须针对变化可能影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指标进行检验。例如:
③材料变更:需进行与新材料相关的生物学评价和性能测试。
④结构变更:需进行与结构变化相关的机械性能、安全性测试。
⑤适用范围变更:需提供支持新适用范围的临床或性能验证资料。
⑥风险评估更新报告:根据变更情况,更新原有的风险管理文件,评估变更是否引入新的风险或改变原有风险的可接受性。
⑦变更前后对比表:以列表形式清晰展示变更前后的差异。
3延续注册
适用情形:医疗器械注册证有效期届满前6个月内,申请人申请延续注册证有效期。
检验资料重点:
申请人需提交产品符合新强制性标准的补充检验报告。这份报告可以是全性能报告,也可以是针对新标准差异条款的检验报告,但必须充分证明产品全面符合新版标准。
监管机构会在新标准实施后设立过渡期。申请人必须在过渡期内完成产品更新和检验。过渡期结束后,若产品仍未符合新标准,延续注册申请将不予批准,原注册证到期后失效,产品不得继续生产、销售和使用。
原注册时的检验报告:通常情况下,若产品无任何变更,且产品所涉及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未发生变更,可以提交原注册时的全性能检验报告作为产品持续符合标准的证据。
产品无变更自我保证声明:申请人需出具声明,承诺产品在注册证有效期内未发生任何影响产品安全有效的变更。
若新版强制性标准(如GB 9706.1-2020)实施,延续注册时产品必须满足新标准的所有要求。
报告核对
1形式审查
1、报告基本信息(编号、名称,规格、地址等)是否正确?
2、签章是否完整合规?
3、收样日期、检验日期、签发日期是否合理?
4、尺寸、规格、颜色、大小等样品描述是否与实物一致?
5、检验机构资质是否符合要求?
……
1技术审查
1、报告中所列的所有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产品技术要求)是否最新、现行有效?
2、标准号、标准名称是否书写正确?
3、技术要求中的检验项目是否有遗漏?
4、不合格和不适用项目需要进行二次确认。
5、数据和结论是否合理?
……
来源:医械铁锅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