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有幸围观过几次国家局的现场核查,也在药企工作了一定时间,对于如何准备迎接现场核查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作为一名分析人员,在核查过程中也特别关注分析实验室的准备情况,质量控制(QC)实验室作为核查过程中的必检项目,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故下列正文中,结合GMP以及过往查阅的公开缺陷,前期的学习经验,尽可能的列出QC实验室的核查(审计)前准备项,笔者能力有限,若有不当之处,欢迎指出。
01、稳定性试验室和留样房间
1.1 稳定性试验室
稳定性试验是整个质量控制的关键组成部分,稳定性试验室作为稳定性留样箱的放置房间,是QC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查时的重点针对项。对于稳定性试验室而言,重点关注温湿度控制、发生异常时设备的报警能力以及发生异常后的异常处理情况。
1.1.1 温湿度的控制
① 对于放置稳定性留样箱的房间,可关注下房间本身的温湿度控制(是否有空调系统),因为每一个稳定性留样箱都会产生大量的热,若房间的温度或者湿度异常,都会导致稳定性试验箱的异常,然后产生错误。
② 需重点关注稳定性试验箱的温度和湿度分布,关注对应的稳定性试验箱是否有温湿度分布的验证报告,查阅验证报告,验证报告中必须输出每台稳定性试验箱允许的使用范围。每台稳定性试验箱的使用范围是否囊括在其真正的验证范围内。
③ 关注稳定性试验箱的设置条件,是否和法规文件上规定的匹配。
④ 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开箱检查,观察样品需要的留样条件是否和箱子本身显示的条件相匹配。
1.1.2 设备报警能力
① 关注设备的验证方案中是否有写清楚设备的报警方式,明确在什么条件下设备会进行报警,这些报警条件是否合理,是否有效。
② 关注是否有报警记录,日常的报警记录中是否有记录相应的报警情况及处理措施。
1.1.3 异常处理情况
关注是否有针对常见异常的文件规定(如实验室断电,设备报警的核查措施),观察有无UPS电源,有无备用的稳定性留样箱(注意稳定性留样箱的数量是否充足),有无连续的温湿度记录,若中途出现异常,是否按照文件规定执行等。
1.2 留样室
留样室作为物料产品的存放房间,也需要对房间的条件进行确认。需要根据产品或者物料的清单核对留样室的温度和湿度是不是满足它们的留样要求。关注是否有日常的温度和湿度的监控记录。也需要关注留样室的温度和湿度的验证报告是否与现场保持统一。
1.3 温湿度的数据管理
① 日常检测的温度和湿度的数据。每台稳定性试验箱的连续打印的温湿度数据,留样室每日的监测数据都需要收集管理。
② 若涉及电子数据,需要关注数据的备份和检查情况。是否有对应的文件规定等。
02、天平房间
天平作为检测最重要的设备之一,在QC实验室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满足天平室的合规性,需要重点关注天平房间的硬件配置、校准、日常的使用情况和设备的维护与清洁情况。
2.1 天平室的配置
① 关注天平室的布局,送风系统或者空调的送风口的位置是否在影响天平的使用。
② 观察是否有天平台,天平台面是否稳固,若敲击天平台,是否会导致天平的示值产生波动。
③ 观察是否有配套的天平的打印机。国内一般要求万分之一及以上(十万分之一、百万分之一等)天平要有打印机,关注打印机上面显示的信息是否符合要求。时间是否和真实时间一致,是否有数据储存功能,时间是否允许修改,若允许,是否有对应的文件支撑等等。
2.2 天平的校验
① 关注是否有对应的日常校验的指导文件。
② 关注日校验的记录,检查是否和指导文件一致,日校验的结果是否满足相应的标准要求。
③ 关注天平的日校验是否满足天平的使用范围的要求(例如:若允许百万分之一天平的天平称取5mg的样品,天平的日校验中是否采用小于5mg的砝码进行校验),问询最小称样量的校验方法等。
④ 观察天平日校验使用的砝码等级,是否是E2级及以上,砝码是否有对应的校验证书,是否有备用砝码(若没有,砝码外校时天平室如何进行日常校验的),砝码是如何进行编号的。可现场取砝码在天平上进行称量,查看与日常记录是否一致。
⑤ 关注天平的常规确认报告,外校的校验证书等。
2.3 天平的日常使用
① 关注天平的水平泡是否处于合格状态。
② 可要求现场QC人员的天平操作,是否符合天平使用的SOP。
③ 关注天平是否按照要求进行预热,如何检查零点,如何调节水平。
④ 可以抽取一批产品的检验记录,观察检验记录中涉及天平称量的称量条是否准确清晰,是否有签字,是否有齐缝签。
2.4 天平的维护与清洁
① 现场检查天平的情况,是否有污渍,是否有铁锈,是否有未及时清理的样品。
② 天平如何进行维护,是否会定期维护,是否有维护记录。
03、微生物实验室
微生物实验室减负整个系统的微生物、无菌、细菌内毒素等的检验工作,是QC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微生物实验室的设计是否合理,也是核查(审计)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主要需要关注房间布局的合理性、仪器设备的匹配程度和操作的数据完整性。
3.1 房间布局的合理性
① 根据设计的平面图,确认各个功能房间的设置是不是合理,洁净区的洁净程度是否满足要求。
② 现场设备的放置,是否能防止交叉污染,人员的防护措施有哪些,每个房间之间的压差情况。物品是如何进行传递的等等。
3.2 仪器设备的匹配性
① 灭活和灭菌的灭菌柜是不是分开的,是在不同房间吗?允许同时操作吗?
② 抽查一批微生物的试验检验记录,核对相应的设备大小,是否能满足检测该样品微生物的能力。(注意灭菌和装载方式的有效性,对应的验证相关的方案、记录和报告),关注文件规定和灭菌记录是否一致。
3.3 操作的数据完合理性
① 检查水系统的检测情况,水系统的检测计划,环境检测计划。还可以根据水的检测计划,环境检测计划以及样品的检验情况,计算培养箱中应有的碟子个数,明确其是否和现场的碟子个数是否一致。
② 灭菌柜要有连续的温度记录,要有装载方式的验证报告,对应的SOP中要有装载方式的描述,应该与检验记录保持一致。
③ 需要关注培养基的品种、数量,现场培养基的存放情况,培养基的周期性检查是如何进行的。
04、理化设备实验室
QC实验室中处微生物相关的检验外,其余项目的检验基本均在理化实验室中完成。理化试验的关注重点,主要在设备与检验能力是否匹配、实验室的布局是否合理、设备的校正情况、设备如何进行使用与维护、计算机化系统的使用情况等。
4.1 设备与检验能力的匹配性
① 根据核查(审计)产品的SOP,检查检验设备是否齐全,逐项核对相应的设备,重点关注检验设备的检测精度以及适用范围是否满足产品的检测需求。
② 关注是否有缺少的检验设备,如果有,该项目如何进行检验,是否有进行委托,如果是进行委托的,委托单位的资质如何。关注委托检验的频次,是否和标准一致。
③ 如果设有电子数据管理系统,需重点关注,可以查看其余品种检查时的情况概述。
4.2 实验室布局的合理性
① 观察放置在同一房间的设备,是否有相互影响的可能性。
② 有些设备有单独的温湿度的控制要求(如红外),放置位置是否满足要求。
③ 现场查看仪器的使用日志,看是否存在使用冲突的情况。
4.3 仪器的校准
① 通常,实验室的理化检验设备均需要张贴有校准标识,不允许有超出校准期限的使用。
②对于重要的设备,需要查看校准证书,关注校准时间的连续性(一般查看3年)。
③ 确认设备的校正范围是否与使用范围一致,有无超范围使用的情况。
④ 关注实验室常用玻璃仪器(如移液管、容量瓶等)的校准标签,是否有超效期使用的情况,是否有对应的文件支撑,校验记录是否完整。
4.4 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① 选择一批产品或物料的检验记录,查看对应设备的使用记录,是否按照规定填写。若涉及多个设备的使用,交叉查阅设备使用记录是否一一对应,对照一致。
② 若涉及电子数据,需查阅电子日志的内容,与纸质版的是否一致,异常情况有无记录。
③ 关注是否有设备的维护文件,是否按照文件执行设备的实际维护,有无对应的维护记录及维护台账。
4.5 计算机化系统的使用情况
① 选择一批产品或物料的检验记录,对照纸质版的记录和电子记录,查看是否一致。
② 查看审计追踪,确认相关的电子数据的审核。
③ 关注数据审核、备份的情况。
④ 关注设备电脑的显示时间和实际时间的一致情况,若存在设备显示时间延迟,有无对应的管理文件。
05、样品管理相关
QC除了上述各环节外,还有一点格外重要的,就是关于样品的管理。样品作为整个QC的核心,所有QC相关的操作都是围绕其进行的,为了避免由于样品的异常引起的偏差和异常,需要对它的管理进行重点关注。一旦样品管理不到位,就会导致后续的检测过程失效。
5.1 取样阶段
① 取样房间的设置:根据物料和产品的情况,需要确认房间的类别和数量是不是能满足不同级别的物料及产品的使用要求。(比如高活性的物料)
② 取样过程药防止污染:需要注意现场物料的密封情况,核对相应的文件规定。也需要查看现场和询问取样器具是否专用,如果未专用,是否有编号,是否进行过清洁验证或评估。
③ 对于重复使用的取样工具,应该有书面规定的清洁规程,需要关注取样工具和清洗记录与使用记录的一致性,可现场问询清洗过程,评估清洁干净的程度。
④ 确认样品的取样(分样)的原则,是否有对应的文件支持,文件和现场操作是否一致,取样(分样)是否能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⑤ 取样人员:需确认取样人员的培训情况,可现场抽问取样人员对检查品种的取样操作规程的内容。
5.2 样品的接收与管理
① 需确认QC有无接收区。接收区是否按照样品的要求布置,如果样品有特殊的温湿度要求,对应的接收区是否有做过温湿度的确认。
② 确认样品的可追踪性:选择一批样品,从取样开始,一直追溯至检验剩余样品的销毁是如何进行的,是否能达到物料平衡。
③ 样品的标识:确认样品接收区与实验室内存放的样品,查看其表示内容是否完整(名称、储存条件、物料代码等是否完整),是否与对应的文件规定一致。
④ 废弃样品的管理:需确认已经检验完成并计划报废样品的储存条件与数量,核对与样品分发记录的内容数量的一致性,确认与销毁记录的一致性。
5.3 样品的登记
① 确认各个环节的样品记录(取样,分样,回收等),注重物料的平衡。
来源:注册圈
关键词:
GMP
质量控制
现场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