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紫外分析仪如何计量校准检测?

嘉峪检测网 2025-05-21 13:16

导读:紫外分析仪作为实验室常用分析仪器,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医药等领域,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紫外分析仪作为实验室常用分析仪器,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医药等领域,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一、紫外分析仪的工作原理

 

紫外分析仪基于比尔-朗伯定律工作,通过测量样品对特定波长紫外光的吸收程度来确定样品浓度。仪器主要由光源系统、单色器系统、样品室、检测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当紫外光通过样品时,样品中的分子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检测器测量透射光强度,从而计算出吸光度值。

 

二、计量校准的必要性

 

紫外分析仪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光源老化、光学元件性能变化、电子元件漂移等,导致测量结果产生偏差。定期进行计量校准可以:

 

确保仪器测量精度符合标准要求

 

验证仪器性能是否稳定

 

发现潜在故障和性能下降

 

满足实验室质量体系认证要求

 

三、主要校准项目及方法

 

1. 波长准确度校准

 

使用标准波长滤光片或氧化钬溶液,在200-400nm范围内选择多个特征波长点进行测量。将测得波长与标准值比较,误差应不超过±1nm。

 

2. 光度准确度校准

 

采用标准中性滤光片或重铬酸钾溶液,在指定波长下测量吸光度,与标准值比较。通常要求吸光度误差不超过±0.01A(1A以下)和±1%(1A以上)。

 

3. 基线平直度检测

 

在不放样品的情况下扫描全波段,检查基线波动情况。优质仪器基线波动应小于±0.001A。

 

4. 分辨率检测

 

使用苯蒸气或甲苯溶液,在259nm附近检查仪器能否分辨出特征峰。良好仪器应能清晰分辨相邻峰。

 

5. 杂散光检测

 

使用截止滤光片或高浓度溶液,在特定波长下测量透光率。优质仪器杂散光应低于0.05%。

 

四、校准周期建议

 

日常使用前:进行基线校准和空白校准

 

每月:进行波长和光度准确度快速核查

 

每半年:进行全面计量校准

 

仪器维修或搬动后:必须重新校准

 

五、校准注意事项

 

校准前仪器需预热30分钟以上

 

使用经认证的标准物质

 

校准环境温度控制在(20±5)℃,湿度<80%

 

比色皿需清洁无划痕,配对使用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规范的计量校准是保证紫外分析仪测量结果准确可靠的基础。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校准程序并严格执行,同时做好校准记录。对于超出允差范围的仪器应及时维修或调整,确保其始终处于良好工作状态,为科研和生产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通过科学的计量校准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发挥紫外分析仪的性能,延长使用寿命,提高实验室整体检测水平。

来源:计量小知识

关键词: 紫外分析仪

相关资讯

我要检测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