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检测网 2025-07-04 10:48
导读:2025 年版《中国药典》的修订备受瞩目,其中四部(药用辅料、通用技术、指导原则)的变化对药品研发、生产和质量控制意义非凡
2025 年版《中国药典》的修订备受瞩目,其中四部(药用辅料、通用技术、指导原则)的变化对药品研发、生产和质量控制意义非凡。它在多个关键领域进行了优化和创新,下面带您深入了解四部的这些重要变革!
01 制剂通则:优化细化,提升剂型技术要求
2025 年版制剂通则虽未新增制剂类型,但对 23 个剂型的技术要求进行了全面优化与细化。从片剂到注射剂,从眼用制剂到鼻用制剂等,各个剂型在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标准更加严格和精准。例如,对高风险制剂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规范抑菌剂使用,增加膜剂分类等,确保不同剂型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更可靠的保障。
02 通用检测方法:创新升级,接轨国际标准
光谱分析法迎来多项创新。新增近红外光谱法,可用于药品快速鉴别和生产实时监控;修订质谱法,补充最新技术细节,推动其在痕量杂质分析中的应用;新增原子荧光光谱法用于砷、汞等元素检测,并替代传统化学法用于砷盐检查,减少有毒有害试剂使用。
色谱法也实现了技术突破。高效液相色谱完善梯度程序参数调整范围,新增标准曲线测定法;气相色谱明确色谱参数调整规则,推动智能方法开发工具应用;毛细管电泳法与 ICH Q4B 技术要求全面对齐,使我国色谱检测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提升复杂制剂的分析能力。
此外,还新增扫描电镜法等自主技术标准,降低对进口设备依赖;增订动态蒸气吸附法用于评价药物引湿性、晶型稳定性;修订薄层色谱法、pH 测定法等,为药品质量检测提供更丰富、更准确的手段。
03 限量检查法与特性检查法:强化控制,保障药品质量
限量检查法方面,修订残留溶剂通则,与 ICH Q3C 接轨,引入风险评估和过程控制理念;新增元素杂质通则,与 ICH Q3D 协调,建立全生命周期元素杂质控制体系;修订砷盐检查法,减少有毒试剂使用,全方位加强对药品中杂质和有害元素的控制。
特性检查法同样进行了重要修订和新增。修订溶出度与释放度测定法,对新药和仿制药评价影响重大;新增吸入和鼻用制剂喷雾特性评价指导原则,围绕喷雾各方面内容开展系统化研究并作出规定,有助于更好地评价药品特性,确保药品有效性。
04 微生物控制要求:全面完善,防范微生物风险
微生物控制相关要求在 2025 年版药典中得到全面完善。检测方法上,对无菌检查法、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等多项方法进行修订,新增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群检查法、药包材无菌和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等;方法学研究及验证方面,修订和新增多个指导原则,为微生物检验方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提供保障;方法应用指导和实验室环境及管理方面也进行了系统修订和完善;还新增多项微生物污染风险评估相关指导原则,从多个维度加强微生物控制,降低药品微生物污染风险。
05 药包材:构建新架构,提升检测标准
药包材形成 “1+4+58 架构”,即 1 个通用指导原则、4 大材质通则(玻璃、橡胶、塑料、金属)、58 项检测方法,覆盖理化、微生物等多个方面,7 项为实质性修改。新的检测方法和标准更加科学、全面,能够更好地保障药包材质量,确保药包材与药品的相容性和安全性,从包装环节为药品质量保驾护航。
06 药用辅料:新增修订,多维度提升标准
新增 52 个药用辅料品种标准,总数达到 387 个。修订 245 个品种标准,其中 136 个为实质性修订。在增加功能性相关指标方面,明确辅料对制剂性能的关键影响;增加安全性指标,涵盖元素杂质、基因毒杂质等风险控制;增强标准普适性,根据制剂需求和生产实际优化指标限度或分型;加强国际协调,引入 ICH 相关指导原则;突出绿色环保理念,减少有毒试剂使用,优化检验方法;加强标准规范性,规范名称与术语、理化信息和格式等,使药用辅料标准更加完善和科学。
来源:Internet
关键词: 中国药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