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视医疗(02407.HK)宣布,公司附属公司高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频域生物测量仪Gaush Ostar 3D和Gaush Ostar 2D正式获得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第二类医疗器械(创新产品)注册证。该系列产品基于傅里叶频域测量原理,首创双光路快速切换专利技术,填补了江苏省在同类眼科生物测量仪产品的空白。
该设备由高视创新自主研发,历时两年,目前已经实现了光、机、电相关关键零件的100%国产化。以往,眼科生物测量仪的关键探测器多依赖于国外进口产品,尤其是日本滨松的短波红外铟镓砷线阵探测器。而Gaush Ostar系列采用了国内企业自主研发的短波红外铟镓砷线阵探测芯片,成功打破了这一技术壁垒,不仅提升了设备的国产化保障,也减少了对国外技术的依赖,为国内高端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相较于传统的生物测量仪器,Gaush Ostar通过快速切换光路,可以同时获取眼前节各个层面的详细数据,从而为眼科医生提供更全面、更精准的诊断依据。
# 产品技术特点
国内首创双光路快速切换专利设计
Gaush Ostar 系列产品采用国内首创的双光路快速切换专利设计,能够实现全眼不同深度的同步成像,大幅提升检测效率与操作便利性。高分辨率成像与快速扫描速度基于傅里叶频域测量原理,该产品具有高分辨率成像、快速扫描速度以及高信噪比的优点,相比传统基于部分相干光干涉原理的生物测量仪,性能显著提升。
100% 国产化关键零部件
该设备采用了国内企业自主研发的短波红外铟镓砷线阵探测芯片,从光、机、电各个模块到整机整合,实现了元器件 100% 国产化,打破了国外产品在该领域的垄断。
创新的 1050nm 段设计
Gaush Ostar 系列产品创新采用 1050nm 波段设计,实现了对脉络膜的清晰成像以及对脉络膜厚度的量化,为近视防控类产品的防控效果评价提供了全新的客观评估手段。
三维扫描与角膜地形四联图
Gaush Ostar 3D 在 Gaush Ostar 2D 的基础上增加了眼前节的三维扫描功能。通过三维扫描获得的多个角膜断层图像,经软件重建算法分析后,可输出角膜地形四联图,为复杂手术提供更准确的术前评估依据。
# 眼科生物测量仪市场概况
2024年,全球眼科生物测量仪市场规模估计为4亿美元,预计到2033年将达到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0%。
2023年,北美在眼科生物仪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其收入占比最大为42%,其次是欧洲30%,亚太地区为22%。中东,非洲和拉丁美洲分别贡献了6%和3%。
亚太地区是增长最快的地区,这是由于对先进的眼科技术的需求不断增长,并增加了中国和印度等国家的医疗保健投资。
从NMPA批准层面看,截至2025年8月,累计有44款光学生物测量仪获得NMPA批准,其中国产产品37款,进口产品7款,国产占比高达84.1%,彰显了国产品牌在市场准入环节的强大竞争力。
根据高端医械研究院统计的2025年1-6月招标数据(1.02亿元规模):
蔡司
占比:48.66%。主力型号为 IOL-Master 700/500,其中 IOL Master 700 市占率为38.07%,IOL Master 500 市占率为9.92%。蔡司的产品因其高精度和可靠性,继续在中国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尤其是在高端市场。
莫廷医疗
占比:11.70%。莫廷医疗的Colombo IOL是首款基于 1050nm OCT 技术的眼科光学生物测量仪,其中Colombo IOL 2市占率为8.00%。
图湃医疗
占比:8.30%。旗下ZW Lite市占率为4.13%,ZW-30 PRO/MAX/SE 市占率总计为3.93%,逐渐在高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索维电子
占比:6.29%。SW-9000/Plus/CTS/ARK系列主打性价比,市占率总计为5.05%,迅速在中低端市场占据份额,适合对成本敏感的医疗机构。
日本多美(TOMEY)
占比:4.87%。OA-2000市占率为5.02%,以其多功能性和高精度,适配视光中心和基层医疗机构。
眼科光学生物测量仪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医院和视光门店,医院级产品需人工晶体计算(如白内障手术),精度要求高。视光门店以近视防控为主,侧重眼轴与角膜曲率测量。
目前,国产光学生物测量仪的参数普遍只能满足近视防控的基本需求,精度欠佳,但在便携性和成本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国产设备均价20万-40万元,进口设备40万-130万元,在性价比上具有明显优势,特别是在基层医疗机构和中低端市场。然而,能够满足严肃医疗场景中高精度、高稳定性、高重复性要求的国产产品仍然紧缺。
随着白内障手术进入屈光性时代,临床对术前、术中、术后各环节的要求不断提高,光学生物测量仪需要具备更高的测量精度与稳定性,以满足复杂手术的需求。
来源:眼未来
关键词:
频域生物测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