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收到某批次PCB板在SMT加工后,出现了通孔阻值变大的现象。5片NG样品(含标记NG孔位)及5片PCB光板进行失效分析查明其失效原因。接下来将详细解析这一失效案例的分析过程,帮助大家理解背后的技术原因。1.外观检查&电性能检查外观检查显示NG样品和PCB光板表面未发现明显异常。阻值测试发现NG通孔确实存在阻值变大甚至开路的现象;PCB光板中,相同位置的过孔阻值表现为正常。
2.无损检测对通孔进行透视观察,并与PCB光板通孔进行对比发现:NG样品NG通孔未发现孔铜缺失、断裂等明显异常现象。
3.切片分析NG样品:所有通孔孔铜均存在开裂,且孔铜的晶粒明显存在异常,且晶粒之间存在晶格缺陷。PCB光板:PCB光板样品通孔孔铜良好,且孔铜晶粒成型正常。综上可知,导致NG样品通孔阻值变大的直接原因为:通孔孔铜存在开裂异常。除NG通孔外,NG样品中其他位置通孔孔铜亦存在断裂现象,该通孔孔铜断裂应与孔铜晶粒组织异常相关。
4.SEM+EDSNG通孔:NG通孔孔铜的铜厚约为26.0~31.4μm,晶界缺陷严重,开裂位置表现为沿晶界开裂。OK通孔:OK通孔孔铜的铜厚约为20.8~27.2μm,通孔孔铜晶粒良好。综上可知,NG样品通孔表现为沿晶界开裂,晶界缺陷严重。NG通孔相比OK通孔,其抗拉强度和延展性严重降低,致使在焊接组装过程中,孔铜受应力发生开裂。
5.热应力分析为确认PCB光板的耐热冲击能力是否符合要求,参考IPC-TM-650 2.4.13.1 层压板热应力测试方法,对PCB光板样品进行热应力测试,测试后发现PCB光板样品表面未发现明显异常且热应力测试后通孔良好,未发现孔铜断裂现象,且孔铜晶粒成型良好。
综上可知,该批次的PCB光板耐热性良好。
6.热性能分析为确认样品NG是否与板材本身的热膨胀系数过大有关,对NG样品、PCB光板分别进行Z轴膨胀系数Z-CTE测试,结果如下所示:
Z轴膨胀系数Z-CTE:在NG样品和PCB光板样品相同位置取测试样品,参考IPC TM-650 2.4.24C玻璃化转变温度和Z轴膨胀(TMA法)测量其Z-CTE。对比NG样品与PCB光板的Z-CTE,发现两样品的Tg前以及Tg后的Z-CTE都相差不大,故样品失效应与板材本身的膨胀系数无关。
图11.Z轴线性膨胀系数测试结果曲线图片
7.分析与总结分析:
PCB板在SMT后出现通孔阻值变大。电性能检测确认失效通孔阻值异常甚至开路,但外观和X-Ray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
切片分析揭示:失效样品(包括失效孔及其他孔)均存在孔铜开裂,且晶粒异常(晶界间隙大、缺陷严重),导致抗拉强度与延展性不足,受SMT热应力易开裂。相比之下,PCB光板孔铜结构良好、晶粒正常,热应力测试后也无开裂。两板材的Z轴热膨胀系数(Z-CTE)相近,排除基材膨胀影响。综上,孔铜开裂失效的根本原因在于电镀工艺异常导致的晶粒组织缺陷。
总结:导致NG样品通孔阻值变大的直接原因为:通孔孔铜存在开裂现象。导致孔铜开裂的根本原因为:通孔孔铜的电镀铜工艺存在问题,致使铜晶粒异常,导致孔铜的抗拉强度和延伸能力严重不足,在焊接组装受热过程中,孔铜易受应力发生开裂。
来源:电子制造资讯站
关键词:
PCB板
SMT
失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