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检测网 2024-11-14 08:36
导读:本文介绍了细胞共培养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细胞共培养(co-culture)是将两种或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同时培养在同一系统中,使它们在共享的环境中进行相互作用。这种技术用于模拟体内的细胞微环境,研究不同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生物学过程(如信号传导、细胞生长、分化等)的影响。
一、共培养方式
1.直接共培养:
定义:将两种或多种细胞直接种植在同一培养皿或培养板中。常用于研究细胞之间的直接接触及其影响,如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通常用于培养间接与下室细胞相互作用的细胞,或某种需要检测的细胞类型。上室与下室通过多孔膜隔开,该膜可以允许小分子或分泌因子通过,但不允许细胞直接接触。
上室:研究者可以将不同类型的细胞(如免疫细胞、上皮细胞等)放置在上室,以便检测其分泌的因子对下室中细胞的影响。
下室:下室一般用于培养另一种细胞类型或实验中主要研究的细胞。这些细胞可能会受到来自上室的分泌因子或信号的影响,因此可通过分析下室细胞的反应来研究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优点:直接观察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缺点:可能导致细胞混杂,难以分离后续分析。
2.Transwell共培养:
定义:使用Transwell系统将不同的细胞分隔在不同的层次中。上层细胞放在多孔膜的Transwell插入物中,下层细胞则在底部培养皿中。广泛用于研究细胞间的分泌因子和信号传导(如肿瘤细胞与成纤维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优点:通过分泌的信号分子进行相互作用,避免了细胞之间的直接接触,方便后续分离和分析。
缺点:无法模拟直接接触的细胞间相互作用。
3.3D共培养:
定义:将细胞种植在三维支架或基质中,使其在三维环境中生长和相互作用。用于更接近体内的细胞微环境,研究细胞在三维空间中的生长、分化和相互作用。
优点:更好地模拟组织中的细胞结构和功能。
缺点:技术复杂,成本较高。
4.条件培养基共培养:
定义:将一种细胞的培养基收集,经过处理后用于另一种细胞的培养,以研究细胞分泌的因子对另一种细胞的影响。
优点:简单,易操作。
缺点:无法模拟直接接触或更复杂的细胞间相互作用。
二、transwell共培养步骤
下面我们将以transwell共培养为例,详细阐述肿瘤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共培养的具体实验步骤。
1.材料准备:
(1)细胞类型:选择要共培养的肿瘤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系NIH 3T3。
(2)Transwell插入物:通常使用孔径为0.4 µm的Transwell插入物,以确保细胞之间只能通过分泌的因子交流,而不会直接接触。(一般的迁移、侵袭实验的孔径为8µm)
(3)培养基:选择合适的培养基,确保两种细胞都能生长。提前更换两种细胞都能生长的培养基。
2.成纤维细胞接种:
(1)取细胞汇合度70-80%的成纤维细胞,消化、离心、重悬后计数
(2)将成纤维细胞接种在Transwell的下层板(通常为6孔板或24孔板),为了观察成纤维细胞在肿瘤细胞细胞的共同培养下发生的变化,我们把主要观察的成纤维细胞铺在下室,方便后续的细胞收集。(通过收集下室的细胞,可以直接检测上室细胞的分泌物或信号对下室细胞的影响,比如细胞的增殖、凋亡、分化等变化。有助于研究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3)铺板密度根据细胞增值情况而定。本次实验选择6孔板,每孔铺4×10⁵个NIH 3T3细胞覆盖底部。
(4)培养4小时,等待成纤维细胞贴壁后铺肿瘤细胞。
3.肿瘤细胞接种:
(1)取细胞汇合度70-80%的肿瘤细胞消化、离心、重悬后计数
(2)将肿瘤细胞接种在Transwell的上层隔膜上。在小室上方垂直悬空、匀速滴入肿瘤细胞悬液
(3)铺板密度密度根据实验需要进行调整(通常为5×104到2×105个细胞/插入物)。
4.共培养:
将共培养体系放入37°C、5% CO₂的培养箱中培养。培养时间根据实验目的选择。第一次实验可设置时间梯度例如24小时、48小时或更长时间。
5.实验终点及分析:
共培养后的细胞可用于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实验,检测细胞形态、分泌因子的变化,也可以提取RNA、蛋白质观察一系列变化等。
三、注意事项
1.细胞比例和密度:不同细胞系可能需要调整种植密度,确保实验数据具有可重复性。
2.Transwell的孔径选择:一般使用0.4 µm孔径,防止细胞穿过隔膜。
3.培养时间:根据实验的需要设定共培养时间,短时间的共培养可以评估信号传递,长时间共培养可能影响细胞增殖和分泌功能。
通过Transwell共培养方法,可以深入研究细胞之间的信号传递及肿瘤微环境的复杂互动。赶快去试一下吧!
来源:实验老司机
关键词: 细胞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