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检测网 2025-03-31 17:34
导读:近日,GB 31604.31-2025《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氯乙烯、1,1-二氯乙烯和1,1-二氯乙烷的残留量和迁移量的测定》已经在国家卫健委官网上正式发布。
近日,GB 31604.31-2025《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氯乙烯、1,1-二氯乙烯和1,1-二氯乙烷的残留量和迁移量的测定》已经在国家卫健委官网上正式发布。
背景介绍
一. 主要来源
氯乙烯是合成聚氯乙烯(PVC)的单体。PVC是常用的通用塑料之一,在食品接触材料中常用于制造瓶盖密封垫片、糕点托、软管等。PVC树脂经过氯化处理后还可得到过氯乙烯树脂,用于在食品接触材料中可作为过氯乙烯防腐涂层、粘合剂等使用。
1,1-二氯乙烯是合成聚偏二氯乙烯(PDVC)的单体。PVDC因具有较好的阻隔性,在食品接触材料中常用于制造食品肠衣膜(火腿肠、方火腿等)、保鲜膜、复合膜袋等。
1,1-二氯乙烷在结构上是一种饱和卤代烃,本身并不能作为合成树脂的单体,它主要来源于氯乙烯合成过程中的副反应产物,因此PVC树脂中可能会存在少量的1,1-二氯乙烷。
下表是3种检测目标物的基本信息:
二. 法规限用情况
我国强制性国家标准GB 4806.7-202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 4806.1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涂料及涂层》和GB 968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使用标准》中对几种目标物的限制性要求如下表所示:
主要内容介绍
一. 主要修订内容
该标准为GB 31604.31-2016的修订版。相对于原标准,该标准主要修改了5个方面内容:
修改了标准名称,将原标准标题 “氯乙烯的测定和迁移量的测定”修改为“氯乙烯、1,1-二氯乙烯和1,1-二氯乙烷残留量和迁移量的测定”;
扩大了标准的适用范围,原标准仅适用于食品接触用塑料类材质,新标准扩大到塑料、涂层、粘合剂、纸、油墨等多种材质类型;
新增加了1,1-二氯乙烯和1,1-二氯乙烷这两种目标分析物;
修改了测试方法,将原标准所用的GC-FID法修改为GC-ECD法,提高了方法的灵敏度,并将该法作为第一法;
新增加了第二法(GC-MS法),进一步提高方法的定性能力,也为标准使用者提供多一种方法选择。
二. 分析步骤
本标准对三种目标物的残留量和迁移量进行检测,均采用GC-ECD和GC-MS两种方法。
操作流程如下:
▲ 残留量
▲ 迁移量
三. 检出限和定量限
本标准中三种目标物的残留量和迁移量的方法检出限、定量限如下表所示:
四. 参考谱图
▲ 残留量
▲ 迁移量
来源 | 国家食品接触材料检测重点实验室(广东),IQTC
来源:Internet
关键词: 食品接触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