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检测网 2025-04-27 10:35
导读:本文总结了NBR(丁腈橡胶)的材料性能和压缩永久变形(压变)。
一、化学组成与结构特性
单体构成
NBR(丁腈橡胶)由丁二烯和丙烯腈共聚而成,分子链中含极性氰基(-CN),赋予其耐油性和与其他极性物质的相容性310。
丙烯腈含量影响
耐油性:丙烯腈含量越高(通常26%-50%),耐矿物油、燃料油及溶剂性能越强,但耐寒性下降。
物理性能:高丙烯腈含量胶料硬度高、拉伸强度大,但加工难度增加。
二、物理性能
力学性能
拉伸强度:中等丙烯腈含量(如28%)时综合性能最佳,拉伸强度可达12-18 MPa。
耐磨性:优于天然橡胶(NR)和丁苯橡胶(SBR),适用于高磨损环境。
弹性与压缩变形
回弹性:中等水平,可通过硫化体系优化(如过氧化物硫化)降低压缩永久变形(压变)。
耐压缩变形:高温工况下(如100℃以上)需配合耐热配方(如低丙烯腈生胶)。
三、耐介质性
耐油性
对矿物油、润滑油、燃料油及部分极性溶剂(如乙醇混合汽油)具有优异抵抗能力,是耐油密封件首选材料。
耐化学性
耐酸碱:中等,对强酸、强碱敏感,但优于NR和SBR。
耐臭氧与老化:优于NR,但弱于氯丁橡胶(CR)。
四、温度适应性
耐热性
长期使用温度可达120℃,短期耐受150℃,高温下易发生热氧老化,需添加防老剂。
耐寒性
玻璃化转变温度(Tg)约-55℃,低温下仍保持弹性,但高丙烯腈含量胶料耐寒性下降。
五、加工特性
硫化工艺
硫化体系:传统硫磺硫化为主,高温高压下易采用过氧化物硫化(C—C交联键)提升耐热性。
二次硫化:150℃×2h可减少压变,尤其适用于薄壁制品(如0.25mm密封圈)。
填充与补强
炭黑选择:高结构度炭黑(如N774)可提高抗压缩变形能力,但需控制用量避免硬化17。
并用橡胶:与氯丁橡胶(CR)、乙丙橡胶(EPDM)并用可改善耐候性和加工性。
六、特殊性能
介电性能
属半导体橡胶,体积电阻约35 MΩ·m,介电强度9.88 MN/m,适用于需导电的密封场景。
粘接性
对金属、塑料(如PVC)有良好粘接力,无需特殊处理即可使用。
应用领域
汽车工业:发动机油封、O型圈、滤清器密封(需耐120℃×72h压变≤35%)。
石油化工:管道密封、燃料系统部件(如膜片、垫圈)。
航空航天:耐高温高压密封件,需结合氢化丁腈橡胶(HNBR)提升性能
关于NBR(丁腈橡胶)的压缩永久变形(压变)总结:
一、压变影响因素及优化方向
配方设计
丙烯腈含量:丙烯腈含量越高,耐油性越好,但压缩永久变形(压变)也会增大。需平衡耐油性和压变需求。
炭黑选择:使用高结构度炭黑(如N774、990)可提高抗压缩变形能力,但需避免过量导致胶料硬化。
防老剂与硫化体系:添加耐热防老剂(如低丙烯腈生胶)和过氧化物硫化体系(C—C交联键)能显著降低压变,尤其适用于高温工况(如100℃以上)。
硫化工艺
硫化温度与时间:二次硫化(如150℃×2h)可进一步交联胶料,减少压变,尤其适合薄壁制品(如0.25mm密封圈)。
硫化压力:确保硫化压力均匀,避免局部欠硫或过硫,影响材料致密性。
测试条件差异
试片 vs. 实物测试:试片压变数据通常优于实物,因实际产品受形状、装配压力等因素影响。需结合产品结构优化设计。
二、典型应用场景与案例
密封件优化
汽车滤清器密封圈:通过调整丙烯腈含量和硫化体系,100℃×72h压变可从12%优化至≤35%。
O型圈:硬度70A、线径Φ2.5mm的O型圈在120℃×72h工况下,压变需≤35%,可通过过氧化物硫化+低硫高促配方实现。
特殊工况解决方案
高温高压环境:采用热裂法炭黑+白炭黑并用体系,减少油类填充,增强交联密度。
低硫/无硫体系:适用于超薄制品(如0.25mm密封件),压变可控制在10%以下。
三、检测与标准参考
测试标准
压变测试通常遵循ASTM D395或GB/T 7759,需注意试样制备、压缩比(25%~30%)及测试温度(如50℃、100℃、120℃)。
行业水平参考
100℃×72h压变≤35%属于中等水平,优化后可达到≤15%(如过氧化物硫化体系)。
四、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压变超标:检查胶料分散性、硫化工艺是否达标,或更换高耐热配方。
试片与实物差异大:优化模具设计(如溢边控制)、调整装配工艺(如减少过度压缩)。
如需具体配方或设备参数,可进一步参考来源中的实验数据及厂商建议。
来源:Internet
关键词: 橡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