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检测网 2025-03-28 08:23
导读:下面通过举例详细介绍这几种掩味技术的应用。
良药苦口,但药物的口感是影响患者用药依从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需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糟糕的药味可能使他们难以坚持规律用药;儿童群体更易因药物味道不佳而抗拒服药,影响疾病治疗进程。良好的口感能显著提升患者服药的积极性和依从性,保证药物按疗程、剂量被正确服用,从而实现最佳治疗效果。在药物研发中,常采用如下几种技术改善药物口感:主要包括物理掩味(如包衣、微囊化,固体分散技术)、化学掩味(如离子交换树脂、前药设计)、感官掩味(如添加矫味剂)等。
下面通过举例详细介绍这几种掩味技术的应用。
1、物理掩味-包衣技术:这是片剂掩味常用的方法。通过在片剂表面包裹一层适宜的包衣材料,将药物与口腔环境隔开。例如,使用胃溶性包衣材料如羟丙甲纤维素(HPMC),在胃酸环境中溶解,而在口腔唾液环境中保持完整,有效阻挡药物不良味道释放。肠溶包衣材料如聚丙烯酸树脂系列,不仅能掩味,还能确保药物在肠道特定部位释放,避免药物在胃内刺激及过早释放。
2、物理掩味-微囊化技术:将药物包裹在微小的囊材中形成微囊,使药物与外界隔离。囊材可以是天然高分子材料如明胶、阿拉伯胶,也可以是合成高分子材料如聚乳酸。微囊化后的药物在口腔中不会直接释放,从而达到掩味目的。当微囊进入胃肠道,在适宜条件下囊材破裂,药物才释放出来发挥作用。
3、物理掩味-固体分散体技术:将难溶性药物高度分散在水溶性载体材料中形成固体分散体。常用载体材料有聚乙二醇(PEG)、泊洛沙姆等。药物以分子、微晶或无定形状态分散在载体中,可改善药物的溶解性能,同时减少药物与味蕾的直接接触,起到一定掩味效果。在片剂制备中,将固体分散体制成颗粒后再压片,能有效提升片剂的口感。
4、化学掩味-离子交换树脂技术: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类带有酸性或碱性功能基团的高分子材料,通过静电作用或弱离子键与带相反电荷的药物形成复合物。这种方法可以降低药物在口腔内的释放量,使其低于苦味阈值,从而达到掩味的目的。
5、化学掩味-前药设计:通过化学修饰改变药物结构,使其在体内代谢为活性药物,同时掩盖不良味道。如对乙酰氨基酚前药的设计,通过阻断羟基与苦味受体的作用实现掩味。
6、感官掩味-添加矫味剂:在片剂配方中加入矫味剂可改善口感。甜味剂如蔗糖、阿斯巴甜等,能赋予片剂甜味,中和药物的苦味。芳香剂如水果香精、薄荷油等,可掩盖不良气味,同时带来愉悦的嗅觉和味觉感受。在制备咀嚼片时,添加适量的矫味剂能极大提升患者服药体验。
应用掩味技术也应注意如下几点:
1、技术复杂性:不同掩味技术有其特定工艺要求和适用范围。例如,包衣技术中包衣厚度、均匀度控制不当,可能影响掩味效果和药物释放特性。应对策略是在研发过程中,通过大量实验优化工艺参数,利用先进的包衣设备和在线监测技术,确保包衣质量。
2、对药物稳定性和疗效的潜在影响:某些掩味技术可能改变药物的溶解速度和体内释放行为,从而影响疗效。以微囊化技术为例,若囊材选择不当,可能延缓药物释放,导致血药浓度无法及时达到有效治疗水平。这就需要在选择掩味技术和材料时,充分进行体外溶出度试验和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确保药物的稳定性和疗效不受影响。
3、成本增加:采用先进掩味技术往往会增加生产成本,如特殊包衣材料、微囊化工艺所需设备等。制药企业可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规模降低单位成本,同时权衡药物口感改善对患者依从性提升带来的效益,合理控制成本。
案例分析:以下以流化床粉末包衣技术为例为药物的掩味途径提供思路:
某制药公司开发了一种新中成药颗粒,但其口感极苦难以入口,由于其患者群体为老年人,可能潜在患有糖尿病等疾病,并不适用采用添加大量蔗糖进行矫味,该情况选择流化床粉末包衣技术进行掩味,可以做到入口察觉不到苦味进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采用设备:流化床包衣机(底喷或切线喷),取约1kg置流化床内,雾化气压力调至0.2MPa,包衣液喷液速度为4 ml/min,包衣风量控制在30~45 m3/h,包衣温度为28℃。包衣结束后,熟化6h的包衣微粒即可达到衣膜完整愈合,包衣后粒子形态规则,服用时可完全掩盖苦味。
综上:掩味技术在药物中的应用,为解决药物口感问题提供了多种有效途径。未来,随着制剂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掩味技术将朝着更高效、更环保、更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例如,开发新型掩味材料、优化掩味工艺、提高掩味效果的评价方法等,都将为掩味技术在药物制备中的应用提供新的机遇和挑战。
来源:药事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