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芯片制造为什么离子注入需要一定的角度

嘉峪检测网 2025-04-18 08:58

导读:在进行离子注入工艺时,入射方向需要倾斜一个角度,一般偏离晶面法线7°到10°之间,这是为什么呢?

Q:在进行离子注入工艺时,入射方向需要倾斜一个角度,一般偏离晶面法线7°到10°之间,这是为什么呢?

 

A:在离子注入工艺中会遇到这两种效应:横向效应与沟道效应

 

横向效应

 

离子注入的横向效应是指在注入过程中,离子不仅会在垂直方向(纵向)渗透,还会在水平方向(横向)发生扩散的现象。这种横向扩散是由于注入的离子与晶体中原子发生碰撞,导致离子轨迹发生散射,从而在水平方向上产生分布。横向效应会显著影响平面MOS器件的有效沟道长度,进而影响器件性能。

 

横向效应的强度与注入离子的种类和能量密切相关:离子的能量越高,横向扩散越显著;离子的种类不同,其与晶体原子的相互作用也会导致不同的横向扩散特性。通常而言,离子质量越小越容易扩散,例如B和As对比,同等能量下B的横向扩散更大。因此,在设计和优化离子注入工艺时,需要综合考虑横向效应的影响,以确保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

 

沟道效应

 

离子注入的隧道效应和倾角注入抑制隧道效应

 

沟道效应(也称为隧道效应)。由于单晶硅的晶格原子排列整齐,在某些特定角度下存在许多通道。当离子以这些特定角度注入时(例如垂直时),离子与原子核的碰撞减少,仅需较低能量即可深入晶格,形成所谓的“沟道效应”。沟道效应会导致离子穿透更深,难以设计和控制注入深度和分布。

 

了解了沟道效应,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离子注入要倾角。因为注入方向和晶圆有一定倾角后,注入离子与晶圆内部的原子碰撞概率提高,而抑制了隧道效应的产生。

 

注入角度过大造成的阴影区,shadow effect

 

那为什么一定是7°倾角呢?如果倾角过大,带光刻胶注入时,离子被光刻胶部分遮挡,形成较大的阴影区,也称之为 shadow effect(胶越厚,倾斜角度越大,阴影越严重,阴影区域=PR THK * tan),造成实际注入区域与设计区域有一定的偏差。如果倾角过小,不能很好解决隧道效应,还易造成双峰分布。

 

所以,理论结合实践,实际工艺过程中大都会选择7°角作为离子注入入射角度。

 

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抑制沟道效应呢?

 

1.倾斜晶圆(Tilted Wafer)

 

将晶圆相对于离子束运动方向倾斜一个角度,使离子与晶格发生碰撞,从而减少沟道效应。对于(100)晶向的晶圆,倾斜角度通常为7°。

 

角度选择:具体倾斜角度需根据晶向、工艺要求和设备条件综合确定。例如,深结注入和LDD(轻掺杂漏极)注入的角度要求可能不同。

 

2.氧化层(Screen Oxide)

 

在晶圆表面覆盖一层薄的氧化层(通常为二氧化硅),用于散射和阻挡部分离子,从而减少沟道效应。

 

3.预非晶化(Pre-Amorphous Implantation)

 

在主要注入之前,先注入少量高能量离子(如Ge),使晶圆表面形成非晶化层。非晶化层可以破坏晶格结构,从而减少沟道效应。

 

Reference:

1. 半导体器件物理与工艺.

 

 

来源:十二芯座

关键词: 芯片

相关资讯

我要检测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