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医疗器械环氧乙烷灭菌常见的质量体系审核问题和注册问题概览

嘉峪检测网 2025-04-25 12:55

导读:本文聚焦于实践中的典型问题解析,从质量体系审核与注册发补双重视角系统梳理高频问题,旨在为行业提供可落地的风险规避参考

当前环氧乙烷(EO)灭菌相关培训资源已较为丰富,业内同仁对EO灭菌基础知识已具备普遍认知。本文聚焦于实践中的典型问题解析,从质量体系审核与注册发补双重视角系统梳理高频问题,旨在为行业提供可落地的风险规避参考。

 

1.审核过程EO灭菌问题

 

模拟装载错误, 不能代表公司的产品。(很多公司没有自己的灭菌站,通常委托第三方进行灭菌,但是又没有那么多模拟品,因此选择让灭菌方提供模拟品。通常情况下模拟装载应当是密度最大的且能代表公司产品族的产品。如果让灭菌供应商提供装载,装载材料并不一定能够代表公司产品,因此应当慎重选择。)

 

BI的存储控制不充分,部分BI放在冰箱,部分放在室温下,缺少作业指导书管控。(应当对BI的管控形成作业指导书和记录。)

 

BI的培养时间不够。枯草芽孢杆菌的培养时间通常为7天,如果缩短时间应当进行充分的验证(有些厂商提供可以短时间培养的BI,但是根据ISO11138要求,如果要缩短时间,需要进行验证。美国FDA有针对BI培养缩短时间的指南。)

 

灭菌参数和验证参数不一致。设计验证所使用的灭菌参数并非最终的灭菌参数,且未评估设计验证参数和最终确定的灭菌工艺参数之间的差异。(如果考虑二次灭菌,确实会影响到设计验证,这个要看审核员尺度。)

 

灭菌验证的解析存在问题。灭菌验证显示的解析时间是5天,EO残留检测记录显示测试时间远大于5天,10天后测试EO残留。(验证是挑战试验,因此尽可能的挑战。)

 

公司未进行再验证的评估。(通常情况下如果工艺没有大的变更也需要在2年内进行灭菌再确认,例如一次半周期验证。如果产品、灭菌服务商的设备、工艺发生重大变更,需要评估确认是否进行再验证。再验证的要求应当在灭菌程序文件进行详细规定。)

 

未按照要求规定灭菌供应商灭菌放行条件。供应商提供灭菌服务,应当约束供应商灭菌放行的要求。(供应商质量协议应当包括AAMI TIR14部分所有要求。)

 

老化验证未提供二次灭菌挑战的证据。当二次灭菌时,老化后产品能否满足要求未经过验证。

 

3个产品一起装载灭菌,灭菌后无菌性能测试选取的样品不具有代表性。(可能该公司就选一款产品进行无菌测试,且该产品也不具备代表性。从另一方面来说,正常放行都是按照技术要求检验项目制定成品检验测试的。因此这里面又有一个问题,即理论上每一个NMPA注册的产品都应该有无菌检验记录,而不是选一个产品进行无菌检验。)

 

产品未进行无菌检测,只有BI培养记录。且BI培养记录是灭菌服务商提供的。(目前国内是没有放开BI放行,因此无菌检测有必要的。而且对于监管来说,BI培养是灭菌服务商提供的,仅仅依靠BI培养记录无法支撑无菌放行的要求。能够理解的是产品无菌检验确实消耗样品,对高值产品生产制造公司确实是挑战。)

 

验证过程未挑战极端天气。(夏天和冬天产品的预热效果是不一样的。)

 

初始污染菌菌测定未进行验证,未考虑回收因子。(方法学验证问题,很多公司产品较多,都做回收率测试可能资源有限。)

 

未明确灭菌批号和生产批号之间的关系。(EO灭菌批不能和生产批混为一谈,EO灭菌批有灭菌批的放行的概念。)

 

 EO残留委托检测,不具备自检能力。(EO残留检测是基本测试。)

 

EO检测未参考ISO10993-7要求进行方法学验证。(精密度、回收率、标曲等进行充分验证。)

 

未核对供应商灭菌参数是否符合要求,缺少核实记录,包括检查供应商灭菌参数是否在参数范围内、生物指示剂变色、EPCD培养记录是否完整且正确。

 

未形成灭菌产品族工艺作业指导书(包括灭菌工艺、装载图、产品族具体的尺寸、包装和密度信息)。

 

缺少IPCD作业指导书。(应明确IPCD制作方式并受控文件。)

 

2.注册过程EO灭菌常见问题

 

半周期循环结果中,EPCD仍存在阳性,需要确认半周期确定的合理性。(半周期EPCD允许存在部分阳性,IPCD必须全部阴性。该公司半周期EPCD阳性数量太多。半周期时间一般大于8D。)

 

灭菌后包装验证未进行微生物挑战试验,不能证明无菌屏障系统完好。

 

申报产品采用追加确认,但是没有原主产品的灭菌验证报告,需提供主产品验证报告。

 

追加确认未进行短周期或者半周期确认,但追加评估不充分,例如材料有一定差异。(很难有完全等效的两个产品,因此推荐最少做一次短周期或者半周期进行追加。)

 

灭菌确认报告不完整,提供供应商IQ/OQ报告,同步提供PQ报告、供应商资质证明以及所有的原始验证记录,包括环残测试原始记录。(供应商IQ/OQ报告作为注册资料的附件。)

 

未研究EO残留和解析时间的关系,请提供EO残留和ECH残留和解析时间具体关系。(虽然我们国内不采取解析曲线放行,但是也有老师担心EO残留的风险。国内厂商都宣称解析到合格放行,实际存在一点问题,因为毕竟是抽检,没有解析曲线研究的那么充分。)

 

公司产品具有不同的组件。请论证选取的IPCD制作的合理性,至少应考虑不同组件和不同管道内腔结构(内径、长度、盲端等)的灭菌抗力,若无法书面评估,则应当通过部分周期验证不同组件抗性强弱。若当前采用的IPCD开展的灭菌确认不足以证明申报产品的无菌保证水平可达到10-6, 则应补充开展灭菌确认。

 

灭菌验证未完全覆盖产品性能测试,包括微粒和内毒素测试,请提供报告或不进行测试的依据。

 

短周期验证进行的无菌检验未按药典要求采用10个样品以及1个阳性对照要求进行测试。(按照药典要求2种培养基各5个样品,加一个阳性对照。)

 

灭菌柜无菌测试样品是否能代表整个产品族未进行论证。(应当对无菌测试典型性做论证)

 

未进行小装载的验证。(目前来说都会规避这个风险,进行一次小装载验证。)

来源:器械工程师

关键词: 医疗器械环氧乙烷灭菌

相关资讯

我要检测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