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FDA发布2024年度仿制药科研报告

嘉峪检测网 2025-05-19 09:48

导读:5月1日,FDA发布了《2024财年GDUFA科学与研究报告》,长达140页,详细展示了仿制药用户付费修正案(GDUFA)资金支持下的科学与研究项目取得的成果。

5月1日,FDA发布了《2024财年GDUFA科学与研究报告》,长达140页,详细展示了仿制药用户付费修正案(GDUFA)资金支持下的科学与研究项目取得的成果。这些项目通过填补科学知识空白推动仿制药的开发与审批,其研究成果也可供我国仿制药企业和监管部门参考,帮助提升我国仿制药产业水平。

2024 财年,FDA 根据 GDUFA 科学研究优先计划,授予了 7 项新的研究资助和 6 项新的研究合同,用于与仿制药相关的创新外部研究项目。同时,FDA 利用内部资源和专业知识,开展了超过 70 项研究项目,旨在促进仿制药产品的开发,并支持ANDA审评。

此外,由研究成果促成的产品特定指南(PSG)指导仿制药开展生物等效性研究(BE),显著提高研发效率。2024 财年,FDA 发布了 206 份新的和修订的PSG(其中 109 份针对复杂产品)。这些指南中约有 31 份提供了更高效的BE方法(包括 20 份针对复杂药品)。报告前言中特别提及一个复杂仿制药开发的成功案例。2024 年 7 月 1 日,FDA 批准首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布比卡因脂质体注射混悬液(1.3%)的仿制药(参比制剂 Exparel®),因其BE在科学上极具挑战性。GDUFA 资助的研究推动该产品的物理化学和结构(Q3)表征,并将体外产品表征与体内性能联系起来。

报告共分9个章节,涵盖了仿制药领域最前沿的产品类型和挑战,识林读者可基于需要阅读相应章节概要,并查阅已发表文献的标题和编号。

部分研究课题概述如下:

在杂质研究方面,FDA重点关注了亚硝胺类杂质的毒性、形成机制及控制策略。研究人员开发了基于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LC-HRMS)的检测方法,用于检测布美他尼、普萘洛尔等药物中的亚硝胺杂质,并通过HepaRG 3D球体模型和下一代测序技术,深入评估了亚硝胺的遗传毒性。此外,还验证了抗氧化剂在抑制亚硝胺形成中的作用,并通过调整制剂pH值等方法减少其生成。这些研究成果促使FDA修订了《人用药中亚硝胺杂质的控制》。

对于复杂活性成分的研究,FDA面临了多肽、寡核苷酸等大分子药物的结构复杂性和免疫原性风险。研究人员开发了多种分析方法,如LC-HRMS用于定量多肽药物杂质,以及离子淌度高分辨质谱(HRIM-MS)用于解析寡核苷酸药物的非对映体组成。这些技术的应用支持了仿制药与原研药的免疫原性可比性评估,并推动了首个teriparatide(特立帕肽)仿制药的批准。

在复杂剂型与配方领域,FDA研究了长效注射剂、纳米制剂及植入剂的体外等效性。例如,通过研究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的分子量对植入剂释放的影响,建立了体外-体内相关性模型。同时,利用先进的分析技术,如不对称流场流分离-多角度光散射-动态光散射(AF4-MALS-DLS)联用技术,分析了脂质体的粒径分布和载药量。

对于复杂给药途径的研究,FDA开发了多种体外方法和生物等效性模型。例如,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FD)模型预测干粉吸入剂在哮喘患者肺部的沉积率,并通过儿科鼻腔模型评估鼻喷雾剂的沉积效率。此外,还研究了眼科与耳科制剂的流变学特性,以及局部皮肤药物的释放机制。

在药物-器械组合产品方面,FDA重点关注了用户界面差异对仿制药替代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建立了用户界面分类学,并开展了人因工程研究,以评估不同设计特征对使用错误风险的影响。此外,还评估了新型抛射剂在吸入装置中的性能,并开发了患者感知问卷,用于评价吸入剂的使用体验。

在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领域,FDA积极探索了机器学习和计算建模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例如,通过卷积神经网络(CNN)分析吸入剂的粒径分布数据,预测细颗粒分数的批次间差异。同时,利用全身生理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模拟药物在特定患者群体中的暴露量,并通过离散元建模预测药物扩散动力学。

 

来源:识林

关键词: 仿制药

相关资讯

我要检测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