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检测网 2024-12-29 18:49
导读:本文基于中药审评检查视角,梳理了中药灭菌的法规要求、常见灭菌工艺,分析中药灭菌研究存在的典型问题,可为企业开展中药灭菌研究提供参考。
摘要 目的:为中药生产企业开展中药灭菌研究提出建议,为药监部门实施相关监管提供参考。方法:梳理中药灭菌的法规要求和常规中药灭菌工艺,并基于中药审评检查案例归纳、分析典型问题。结果:中药灭菌工艺研究存在灭菌条件选择不合理、研究验证不充分、研究管理不当、过程控制不足等典型问题。
药品微生物限度与药品质量密切相关,中药作为我国常用药物的一大类别,多为植物或动物来源,本身所携带的微生物负载较化学药品相对偏高,若微生物控制不当,将可能极大程度增加药品变质的风险。因此,在中药生产过程中,药品生产企业通常会采用多种方法降低中药材或中间产品的微生物负载量,即“中药灭菌”,以保障所生产的药品在上市销售及储存期内持续符合药品质量标准。目前研究报道多集中在具体中药品种的灭菌方法研究,但对中药灭菌的监管技术要求探讨较少,对中药灭菌研究存在的缺陷缺乏系统的分析,本文基于中药审评检查视角,梳理了中药灭菌的法规要求、常见灭菌工艺,分析中药灭菌研究存在的典型问题,可为企业开展中药灭菌研究提供参考。
1、 中药灭菌法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自2000年起将微生物限度检查纳入药品质量标准,随着其不断更新,目前《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对非无菌的中药制剂(含原药材粉及不含原药材粉)、中药提取物、直接口服及泡服饮片均制定了明确的微生物限度标准[1]。《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也介绍了常用灭菌方法,可用于制剂、原料等物品的灭菌,从而使物品残存活微生物的概率下降至预期水平,主要包括湿热灭菌、干热灭菌、辐射灭菌、气体灭菌等,辐射灭菌因其特殊性,我国卫生部于1997年发布了《关于印发<60 Co辐照中药灭菌剂量标准(内部试行)>的通知》[2],规定了部分中药材和中成药的辐照灭菌剂量。2015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中药辐照灭菌技术指导原则》[3],对中药辐照灭菌提出了相关技术指导。《已上市中药生产工艺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4]将原药材或原粉增加60Co-γ射线辐照灭菌或微波灭菌归为重大变更,而《已上市中药药学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5]规定,在对活性成分或指标成分含量等不产生明显影响的前提下,饮片粉末增加高温瞬时灭菌、压差灭菌等方法和变更饮片粉末灭菌方法均属于中等变更,进一步明确了中药饮片粉末灭菌的管理类别。
2、 常用的中药灭菌工艺
常用的中药灭菌方法主要有湿热灭菌法、干热灭菌法、臭氧灭菌法、60Co-γ射线辐照灭菌等,不同灭菌方式各有优缺点,具体详见表1[6-14]。
企业应充分基于制剂处方及相应原药材的特性,选择适用的方式来控制药品的微生物负载量。但应明确的是,对中药制剂进行灭菌处理,并不是需要真正达到无菌制剂的控制水平,主要是为了将制剂所携带的微生物负载量控制在一定合理范围内,避免药品在有效期因微生物的滋生与繁殖,导致药品变质或不符合药品质量标准,给用药患者带来安全隐患。以《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1107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1]的要求来看,不含药材原粉的中药口服固体制剂要求需氧菌总数不得超过103 cfu/g,含药材原粉(且不含豆豉、神曲等发酵原粉)的中药口服固体制剂要求需氧菌总数不得超过104 cfu/g,若为丸剂,则该项目标准为3×104 cfu/g。吴飞等[15]通过对比不同灭菌方法对三七的性状和含量的影响,并使用3个品种的三七制剂进行验证,证明了三七生药粉不灭菌直接入药的可行性。结合日常工作经验,本文认为在中药制剂的生产过程中,除部分涉及动物来源药材的品种外,生产企业通过物料(如原药材)管理及制剂生产过程控制,基本可以将微生物负载控制到所需标准要求,若企业在加强物料管理及生产过程控制后仍无法将微生物负载控制在合理水平,可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必要的、合理的灭菌措施。
3、 常见中药灭菌工艺典型问题
3.1 灭菌条件选择不合理
部分企业常依托于现有生产设备,未充分结合目标药材及中药制剂的品种特性选择适当的灭菌方法,而不适当的灭菌条件导致中药活性成分的改变或损失,从而对药品有效性造成不利影响,例如企业配备湿热灭菌柜,生产含三七粉直接入药的中药制剂时,采用121 ℃×20 min的湿热灭菌条件对三七进行灭菌处理,该方式能有效降低微生物负载。但根据相关研究,王影等[16]发现高压蒸汽灭菌法会破坏三七皂苷R1等皂苷成分,崔琳琳等[17]发现三七药材经湿热灭菌后三七中皂苷含量显著下降,且与生药材相比指纹图谱相似度最低,多项研究说明三七不适合湿热灭菌法。又如某企业对川芎药材细粉采用干热灭菌,但旭辉等[18]发现干热灭菌会使川芎药材细粉中阿魏酸含量明显降低。再如某企业开展某品种辐照灭菌剂量筛选时,仅依据中药原粉辐照前后微生物负载水平确定辐照剂量,未充分考虑药材前处理、制剂干燥工艺对微生物负载的影响,尽可能选择低剂量的辐照参数。还有个别企业对于持有的品种全部采用同一种灭菌工艺参数,而没有考虑具体品种的特点研究选择适宜的灭菌条件。
3.2 灭菌研究验证不充分
企业开展灭菌工艺研究时,部分企业研究的关注点仅在于对微生物负载量的控制,忽略了灭菌方法对中药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生物活性、灭菌残留限度等方面的影响。此类情形多见于微小企业,例如企业将部分品种由干热灭菌变更为臭氧灭菌或由湿热灭菌变更为辐照灭菌,其变更记录显示企业主要开展了工艺验证,并对变更前后的成品按质量标准进行了对比,主要关注了微生物限度的变化情况,相关研究检测项目仅判断是否符合质量标准,未对灭菌方法造成的影响进行变更前后质量属性的对比研究。又如个别企业存在随意增加辐照灭菌工艺或加大辐照剂量等问题,缺少对中药成分辐照灭菌剂量的研究。
导致该情况的原因,一方面在于中药成分复杂,现行的药品质量标准多选择处方药材中指标成分来进行含量或相关项目检测以表征药品的质量水平,尤其一些非药典品种的执行标准起草时间较早,存在检测药味数少,鉴别、检查、含量测定项缺失,方法落后,指标专属性差,限度不合理等问题,其药品质量的评价指标较为粗放[19]。在此种情形下,企业在开展灭菌工艺研究的过程中,仅以该质量标准作为灭菌工艺对中药质量是否造成不利影响的研究指标是相对不充分的,缺乏可靠有效的研究数据支撑。另一方面,企业研究人员水平参差不齐,自身知识水平及研究水平受限,又拘泥于现行质量标准,未充分基于产品特性及灭菌方法特性开展研究,建议企业可采用指纹图谱等多样化检测手段,尽可能全面地反映灭菌前后药品所含成分种类或含量的变化情况,尤其是针对辐照灭菌产品,企业应充分考虑该过程可能带来的辐解产物及辐照残留等安全性影响[10]。
3.3 研究管理不当
企业无论采用何种灭菌方式,一般来说均需按品种对灭菌参数进行验证,常出现的典型问题在于企业灭菌工艺的研究管理存在不足。例如近年来多种直接口服中药饮片上市,如冻干熊胆粉、冻干菲牛蛭粉等,其原药材为动物来源,自身携带的微生物负载较高,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辐照中药材或中间品来降低微生物负载,但企业一般无辐射源,而是将待辐照的物料送往就近的辐照公司,由辐照公司来进行相应操作。药品生产企业一般提出辐照剂量的要求,辐照具体参数多引用辐照公司给出的信息,但对待灭菌物品的包装形式、具体装载模式等均未进行明确。
另外,部分企业甚至因管理意识淡薄,未意识到该事项应按《已上市中药药学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的相应要求进行研究。再者,部分企业采用同步验证的方式完成相应中药品种的工艺验证,产品经检验合格即放行上市销售,未充分考察和评估辐照灭菌对中药安全性、有效性及长期稳定性的影响。
3.4 灭菌过程控制不足
灭菌作为生产过程的一个环节,企业应根据灭菌工艺验证结果制定灭菌过程控制文件,明确灭菌工艺参数,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对每一灭菌批的灭菌过程参数进行记录,灭菌记录应具有良好的追溯性。常见问题主要为灭菌记录信息不全,例如企业采用湿热灭菌的方式(灭菌条件为121 ℃、20 min),操作人员仅记录了灭菌柜运行起止时间,未明确记录达到灭菌条件的具体温度及起止时间,仅记录灭菌时间为20 min;中药原粉辐照记录未纳入产品批生产记录,未详细记载辐照数量、包装方式、装载方式、辐照装置设定的运行参数、常规剂量计的分布位置和数量、最小吸收剂量、最大吸收剂量、整体平均剂量、剂量不均匀度等,未定期进行微生物负载监控及定期辐照剂量审核,无法对每批中药产品的灭菌过程参数进行有效追溯。
另外,部分企业对灭菌设施设备管理不足。一般情况下,湿热灭菌、干热灭菌、臭氧灭菌等由企业自行配备相应灭菌柜,但部分企业对设备维护管理、定期设备验证管理不到位,设备出现温度控制异常、性能退化等情形未能被及时发现,导致灭菌效果不能持续保持预期效果。而企业将辐照灭菌委托给辐照公司进行时,部分企业在生产工艺中简化该工艺步骤,未明确说明辐照公司的具体辐照处理方式及工艺控制要求,且未将辐照公司纳入供应商管理,未对其进行审计并签订质量协议,未对辐照设备及运行过程进行有效管控。
4、 建议
中药灭菌方法有利于对产品微生物限度进行有效控制,使药品质量得到有效保证,但企业应从多方面实现微生物控制。为此,本文在以上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
4.1 加强物料管理,强化生产过程控制
中药生产企业不应将灭菌措施当作唯一的微生物控制手段,企业应严格执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以获得合格的产品。具体措施:在物料购入阶段,应自经批准的合格供应商处购入原药材或相关物料,入厂验收时查看是否出现霉变等受微生物污染的情形,必要时物料检验标准增加微生物限度的考察;在物料储存期间,应加强仓储日常管理,避免原药材或物料长期处于温暖潮湿的储存条件下,避免微生物的大量滋生,同时应做好中药材的养护管理,定期察看原药材是否发生霉变、虫蛀,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水分含量较高的原药材在必要时可采取晾晒或烘干等适当的干燥方式,降低微生物污染的发生[20];在生产阶段,企业应严格执行原药材的拣选、清洗、干燥等工艺步骤,同时应注意部分原药材净制或生产中间品可能需要储存一段时间再继续投入生产,企业应选择适当的包装方式,避免在后续的储存中又造成二次污染。
4.2 基于药品特性确定中药灭菌方法
企业在选择中药灭菌方法时,建议对目标药材的微生物负载水平进行检测,再根据制剂的特点和内含化合物的稳定性选择恰当的灭菌方式,应特别注意不同灭菌方式的适用范围,例如对于中药的辐照灭菌,《中药辐照灭菌技术指导原则》也明确提出,龙胆、秦艽药材、饮片、药粉及含有龙胆、秦艽的半成品原粉不得辐照,且紫菀、锦灯笼、乳香、天竺黄、补骨脂等药材、饮片、药粉,以及含有前述一种以上或多种原料的中药半成品原粉建议辐照剂量不超过3 kGy[3]。选择的灭菌方式既要达到灭菌效果又要保证有效成分不受破坏,例如湿热灭菌时间尽可能短,辐照灭菌剂量尽可能低。采用的灭菌方式应经过验证,并根据验证结果制定相应的操作文件及适当的记录模版。
4.3 做好变更研究管理工作
药品生产企业若要增加或者改变微生物控制方法,尤其是采用辐照灭菌方法,应按照变更指导原则开展变更研究,一方面结合自身品种性质,积极查询文献等研究资料做好研究准备,根据拟定的灭菌方法确定科学合理的研究项目并开展相应的研究工作,包括灭菌方法对中药微生物负载、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生物活性、灭菌方法残留限度的影响。另一方面,严格按照企业变更管理的要求,对涉及的生产质量管理要素(例如药品自身性质、物料管理、设施设备变化、生产管理、涉及的文件、验证、稳定性研究等)充分进行风险研判,制定变更过程实施方案,并对实施过程进行记录。企业在完成变更研究后,应基于研究结果评估其对中药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的影响,按照规定提出补充申请、备案或报告,以保证该变更过程始终处于合规状态。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S]. 2020.
[2] 卫生部. 卫药发[1997]第38号 关于发布《60Co辐射中药灭菌剂量标准》(内部试行)的通知[S]. 1997.
[3]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中药辐照灭菌技术指导原则[S]. 2015.
[4]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已上市中药生产工艺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S]. 2017.
[5]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已上市中药药学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S]. 2021.
[6] 冯少俊,伍振峰,王雅琪,等. 中药灭菌工艺研究现状及问题分析[J]. 中草药,2015,46(18):2667-2673.
[7] 廖鑫,王适,蔡媛,等. 基于知识图谱分析中药灭菌未来发展趋势[J].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2022,40(6):29-39.
[8] 孙昱. 中药灭菌方法探讨[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8,38(19):2380-2382.
[9] 贾晓伟,刘士玉,张慧斌. 浅谈中药原生药粉常见的几种灭菌方法[J]. 中文信息,2019,8:222-223.
[10] 王赵,陈佳,林彤,等. 中药及其制剂辐射杀菌现状调研及监管建议[J]. 中国药学杂志,2015,50(4):314-316.
[11] 陈天朝,徐丽军,宋薇. 中药固体制剂灭菌技术研究现状问题及对策[J]. 中医学报,2013,28(7):1015-1017.
[12] 严丹,袁星,解达帅,等. 中药饮片灭菌的研究现状与思考[J]. 中草药,2016,47(8):1425-1429.
[13] 李计萍. γ射线辐照灭菌法在中药及其制剂中应用现状和相关问题讨论[J].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9):2078-2081.
[14] 田宇光. 辐射灭菌药品的研究探讨[J]. 广东化工,2013,40(24):90-91.
[15] 吴飞,张继全,阮克锋,等. 三七生粉入药灭菌工艺的选择[J]. 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9):35-38.
[16] 王影,张德柱. 高压蒸汽灭菌法对三七细粉中3种成分含量的影响[J]. 中国药业,2014,23(7):4-5.
[17] 崔琳琳,陈宁,曹玲,等. 三七生药粉乙醇灭菌工艺优化及不同灭菌方式对质量的影响[J]. 中国现代中药,2022,24(12):2462-2470.
[18] 但旭辉,徐小彬,黎明,等. 川芎灭菌方法研究[J]. 广西中医药,2013,36(3):80-81.
[19] 聂黎行,吴炎培,刘静,等. 中成药质量标准研究有关问题思考[J]. 药学学报,2023,58(8):2260-2270.
[20] 富同,顾琳娜. 浅谈中药饮片的干燥与质量[C]//浙江省药剂学术会议论文集. 杭州:浙江省科学技术学会,2006.
来源:中国药事
关键词: 中药灭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