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红光疗法引热议,AO-SLO技术成安全评估关键

嘉峪检测网 2025-04-27 10:50

导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凯教授与北京同仁医院宋红欣教授团队在知名眼科期刊 JAMA Ophthalmology 发表题为《近视儿童重复低强度红光治疗后视锥细胞密度的变化》的研究论文。

1.近视问题严峻,红光疗法引热议。

 

近视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居世界首位。在众多防控策略中,关于重复低强度红光(RLRL)疗法的研究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其在控制眼轴增长方面取得了有前景的成果「1」。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凯教授与北京同仁医院宋红欣教授团队在知名眼科期刊 JAMA Ophthalmology 发表题为《近视儿童重复低强度红光治疗后视锥细胞密度的变化》的研究论文。研究认为,虽然 RLRL 疗法可能控制近视进展,但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明确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本研究中 AO-SLO 的检测结果支持进一步评估 RLRL 疗法在儿童近视患者中的风险 - 获益平衡,也可能促使开展更多将 AO-SLO 评估纳入 RLRL 疗法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的相关探索「1」。

 

在这个研究中,研究者首次通过 AO-SLO 技术对活体视网膜单个视锥细胞进行成像分析,评估 RLRL疗法对视锥细胞的影响,为红光疗法的微观安全性研究打开了新窗口。

 

那么,什么是自适应光学(AO)技术?

 

2.AO技术:从天文到眼科的跨界突破。

 

自适应光学(AO)技术诞生于天文领域,是一种通过实时校正光波前畸变来提高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的技术。它主要应用于天文观测、激光通信、眼科医学和军事等领域,以克服大气湍流或光学系统自身缺陷对光传播的影响。

 

1997年,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 Liang、Williams 和 Miller 首次将 AO 技术应用于人眼像差校正。

 

美国罗切斯特大学视觉研究中心自适应光学实验室 

 

自适应光学眼底影像系统工作原理

 

近 28 年来,科学家们将 AO 技术与各种视网膜成像方式相结合,开展了无数的研究。例如与泛光照明检眼镜结合的 AO-FIO,与共聚焦激光扫描结合的 Confocal AO-SLO,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结合的 AO-OCT,还有多次散射光和相衬 AO-SLO 以及荧光 AO-SLO 等。

 

AO技术近28年重大发展时间表

 

AO 技术的出现,彻底革新了视网膜成像领域。它显著提升了图像的对比度和分辨率,为视网膜生理及病理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高精度观测手段。凭借其卓越的成像能力,AO 技术在工业界和学术界均获得了广泛认可,奠定了其在眼科诊断和研究中的核心地位。

 

2012 年,尚帕利莫基金会(Champalimaud Foundation)将 AO 技术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共同评为"21世纪眼科影像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两项技术"。 

 

2024 年,自适应光学眼底成像技术的奠基人荣获光电子与营养学界的"诺贝尔奖"——兰克奖(Rank Prize),进一步印证了该颠覆性的眼底检查技术在眼科影像领域的里程碑意义。

 

我国在 AO 技术研究方面起步较早。1979 年,中国科学院成都光电技术研究所率先开展自适应光学研究。1997 年,我国开始将自适应光学技术拓展至医疗领域,与国际发展几乎同步。然而,目前 AO 技术在眼科的应用开发和相关研究大多仍处于实验室阶段。由于该技术涉及光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技术壁垒极高,研发周期长且资源投入巨大,实现商业化并应用于临床面临诸多挑战。

 

3.中国力量:打破技术瓶颈,实现商业应用。

 

2024 年,南京博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星镜®自适应光学眼底影像系统(AO-SLO)成功取得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创新医疗器械注册证,成为全球首台商用的 AO-SLO (自适应光学扫描激光检眼镜)系统。这一突破,标志着 AO-SLO 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实现了质的飞跃。

 

博视医疗星镜®自适应光学眼底影像系统

传统视锥细胞观察主要依赖离体高倍显微镜,这种方法不仅操作复杂,而且严重限制了对疾病的动态研究。星镜®解决了自适应光学系统商业化的痛点和难点问题,其体积小巧,操作简单,将眼底影像分辨率提升至 0.7μm,较 OCT 或其它传统影像设备分辨率提升 5-10 倍,是目前全球唯一商用的可以直接对单个光感受器细胞结构进行成像和自动量化分析的 AO-SLO 系统,为红光疗法安全性评估提供了全新工具。

 

星镜®0.7μm超高清分辨率下正常人视锥细胞影像

 

4.AO-SLO:开启眼科多维应用新征程。

 

AO-SLO 凭借其亚微米级分辨率,不仅能够对静态结构如视锥细胞、血管、神经纤维进行清晰成像,还支持动态血流监测,在多个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

 

4.1 疾病发病机制基础研究

 

通过对视网膜细胞和组织结构的高精度成像,AO-SLO 能够帮助科研人员深入探究眼科及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揭示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内在的分子和细胞机制,为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基础。

 

4.2 超早期病变精准筛查

 

对于遗传性视网膜病变、Stargardt 病、年龄相关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光眼等眼科疾病,AO-SLO 能够开展超早期病变筛查。例如,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AO-SLO 可以检测到视网膜微血管的细微变化,实现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

 

4.3 创新疗法全面评估

 

在基因治疗、干细胞疗法、光疗法等创新治疗方法的评估中,AO-SLO 发挥着关键作用。它可以对治疗效果进行量化分析,评估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4.4 眼科疾病全程治疗随访

 

AO-SLO 能够完善眼科疾病治疗随访体系。通过定期对患者进行眼底成像检查,跟踪治疗效果,医生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4.5 交叉学科前沿研究

 

AO-SLO 还为交叉学科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通过开展跨学科研究,探索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与眼科疾病之间的关联,为这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深入研究视网膜血流动力学变化,分析其与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的关联,能够为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5.呼吁:科学防控,安全先行。

 

随着 AO-SLO 技术的临床应用突破,博视医疗首次实现了在活体视网膜层面精准评估重复低强度红光疗法(RLRL)安全性的技术能力。现有临床证据表明,虽然RLRL在近视控制方面展现出疗效潜力,但其长期作用机制和安全性仍需通过多维度研究加以验证。基于 AO-SLO 等创新技术的研究,将推动近视防控体系不断向着更严谨、更科学的方向发展,为全球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解决方案。

 

本文相关文献:

 

Liao X, Yu J, Fan Y, et al. Cone Density Changes After Repeated Low-Level Red Light Treatment in Children With Myopia. JAMA Ophthalmol. Published online April 24, 2025. doi:10.1001/jamaophthalmol.2025.0835

来源:Internet

关键词: 红光疗法

相关资讯

我要检测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