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哪些医疗器械必须通过MRI核磁兼容测试?

嘉峪检测网 2025-05-14 13:15

导读:随着 MRI 技术的广泛应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逐渐凸显 —— 医疗器械与 MRI 环境的兼容性。

在现代医学诊断领域,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凭借其对软组织的高分辨率成像能力、无电离辐射等优势,成为了不可或缺的诊断工具。从神经系统疾病到心血管疾病,从肿瘤检测到肌肉骨骼问题,MRI 为医生提供了极为详细的人体内部结构信息,极大地助力了精准医疗的发展。

 

然而,随着 MRI 技术的广泛应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逐渐凸显 —— 医疗器械与 MRI 环境的兼容性。

 

●MRI环境

 

MRI 设备利用强大的静磁场(通常为 1.5T、3.0T 甚至更高场强)、快速切换的磁场梯度以及射频脉冲来生成人体内部图像。在这样的环境中,任何进入磁场范围的医疗器械都可能受到磁场的影响:

例如,金属材质的器械可能会受到磁力作用,发生位移、扭转,甚至可能因射频能量吸收而发热,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

同时,医疗器械也可能干扰 MRI 设备的正常运行,导致图像出现伪影,影响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哪些医疗器械必须做MRI兼容测试?

 

植入式医疗器械

 

心脏起搏器与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神经刺激器:包括脑深部电刺激器(DBS)、脊髓刺激器等

 

骨科植入物:如人工关节(髋关节、膝关节等)、接骨板、髓内钉、骨螺钉等

血管内植入物:如冠脉支架、外周血管支架、下腔静脉滤器

其他植入物:如人工耳蜗、口腔植入物、宫内节育器及乳腺植入物、眼科植入物等

 

●为什么要做核磁兼容测试?

 

MRI设备产生的强磁场(1.5T~3.0T甚至更高)、射频脉冲和梯度场可能对植入物造成以下风险:

 

磁致位移:铁磁性材料可能被磁场吸引,导致植入物移位。

 

射频致热:金属部件吸收射频能量,引发局部灼伤。

 

图像伪影:影响诊断准确性。

 

因此,FDA明确要求:制造商需在风险管理中评估植入物在MR环境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标注三类术语:

 

MR安全(如纯钛合金人工关节)

 

MR有条件(如部分心脏起搏器,需在特定场强下使用)

 

MR不安全(如强铁磁性动脉瘤夹)

 

●MRI 核磁兼容测试的重要性与法规要求

 

MRI 核磁兼容测试对于保障患者安全、确保医疗器械在 MRI 环境中的正常使用以及提高诊断准确性至关重要。

 

从法规层面来看,全球主要的监管机构都对医疗器械的 MRI 兼容性提出了严格要求: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规定,新上市或有重大改进的医疗器械产品,若预期在 MRI 环境中使用,需进行上市前审查,并提供 MRI 兼容性测试报告;

欧盟在 2017 年的医疗器械法规(EU 2017/745)中,也明确了医疗器械进入欧盟市场需满足 MRI 兼容性测试相关条件;

在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同样重视医疗器械的 MRI 兼容性,要求企业对相关产品进行充分的研究和测试,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有效。

 

写在最后

 

医疗器械的 MRI 核磁兼容性是关乎医疗安全与诊疗质量的关键技术指标。

 

从临床风险管理角度来看,各类植入式医疗器械必须通过系统化的 MRI 兼容性评估,这不仅是满足国内外医疗器械监管法规(如 FDA 指南、YY/T 0987.2-2016 等标准)的基本要求,更是确保患者在 MRI 检查过程中避免发生位移、过热或功能异常等严重不良事件的重要保障。

 

然而,随着高场强 MRI(3.0T 及以上)技术的临床普及,对医疗器械的 MRI 兼容性提出了更严苛的技术要求。这就需要医疗器械制造商从产品设计源头即纳入 MRI 安全考量,采用先进的材料科学和电磁兼容技术,通过完善的验证测试流程来确保产品性能。

 

而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具备优异 MRI 兼容性的医疗器械产品不仅能显著提升临床使用安全性,更能拓展其临床应用场景,为精准医疗提供更多可能性。

 

针对高场强MRI的技术挑战,我们可以提供全流程核磁兼容性测试服务,助力企业安全合规:

 

1. 测试覆盖全球主流MRI机型

 

1.5T/3.0T/7.0T 静磁场测试

 

多核磁共振兼容性评估

 

2. 一站式法规支持

 

FDA 510(k)、CE MDR、NMPA注册 技术文件编制;

 

预提交(Pre-Sub)沟通,降低审评补件风险。

 

 

来源:易倍医学

关键词: 医疗器械 MRI核磁兼容测试

相关资讯

我要检测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