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检测网 2018-08-11 14:58
导读:为大家整理了电子电器、机动车、石油化工、医疗器械、医药等领域的新技术和研发新动向,欢迎持续关注
为大家整理了电子电器、机动车、石油化工、医疗器械、医药等领域的新技术和研发新动向,欢迎持续关注。
电子电器
中芯宣布重大突破,14纳米制程研发成功
中芯国际在8 月9 日发布最新一季度财务报告明确宣布,14 纳米FinFET 技术获得重大进展,第一代14 纳米FinFET 技术已经进入客户导入生产阶段,而在28 纳米工艺节点上,除了PolySiON 技术和HKC 技术外,28 纳米HKC + 技术也完成开发,同时HKC 技术持续上量且良率显著提升。
新疆理化所非线性光学晶体研究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选取经典的非线性晶体Sr2Be2B2O7为模板,通过化学共替代设计策略,用具有相似电子结构的同主族元素Ba和Mg原子共同去替代Sr2Be2B2O7结构中的Sr和Be原子,成功设计并合成出两种具有非中心对称结构的Ba3Mg3(BO3)3F3同质多晶化合物。该团队与北京大学研究员孙俊良合作成功获得正交和六方两相晶体的单晶结构。利用差热重分析、变温X-射线衍射和热膨胀率测试等实验方法验证Ba3Mg3(BO3)3F3同质多晶的存在及其可逆相变行为。通过大量的助熔剂探索实验,成功生长出正交相Ba3Mg3(BO3)3F3的大尺寸单晶,并基于高质量单晶进行了全面的光学性能表征,结果显示正交相Ba3Mg3(BO3)3F3具有宽的透过波段(184–3780nm)、高的激光损伤阈值(6.2GW/cm2)、适中的双折射率(0.045@532nm)、较大二阶倍频系数(d33 = 0.51pm/V)以及良好的热稳定性能。同时,该晶体能够实现相位匹配,晶体易于生长,可望作为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用于紫外激光输出。
中兴重启5G国测第三阶段测试
近日,中兴通讯重启5G国测三阶段测试后,首先顺利完成3GPP R15 NSA模式3.5GHz室内基站和5G核心网测试。所有条目顺利通过,充分体现了中兴通讯5G系统的业务能力和成熟度。据悉,5G第三阶段测试作为5G技术研发测试的最后一环,也是最接近5G商用的一环。
川庆钻探自主研发油管丝扣气密封检测系统
油管丝扣气密封检测技术可预防油管丝扣连接质量不合格引起的井筒风险,是保证天然气井井筒完整性的必备利器。川庆钻采院研发出油管丝扣气密封检测系统主要包括增压单元、气密封封隔器、检漏单元三大装置。与国外设备相比,其具有电能驱动、一体化坐封注气、纯气检测三大创新,高效环保。此次在长庆油田塬27-105井应用,可完全满足该井工程设计要求,共进行了235道油管丝扣检测,识别出6道不合格油管连接扣,并及时更换,保证了井筒完整性,检测效果得到甲方认可。今后,长庆油田将继续在塬31-101等多口井使用该系统。
中国科学家为光学望远镜戴上“眼镜”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了解到成功研制出快速液晶自适应光学系统。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日前交付使用的2米自适应光学望远镜中,使其空间分辨性能大幅提升,隔着1000公里的大气层依然能将星体“看”得清晰。研究团队自主构建了具备高精度硅基液晶器件研发能力的研发平台,在国内率先成功研制出响应时间仅为0.65毫秒的高速、高精度液晶光调制器,并成功应用在液晶自适应光学系统中,使佩戴“眼镜”后的地基望远镜获得了与其在太空中相当的观测分辨率。该成果已进入产业化阶段。
DeepMind 提出“神经算术逻辑单元”,功能强大引发热议
来自DeepMind、牛津大学和伦敦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型NALU(neural arithmetic logic unit),与传统处理器中的算术逻辑单元类比,他们称该结构为神经算数逻辑单元。NALU 通过线性激活函数表示数值量,由门结构控制,通过原始的算术运算来操纵。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该结构加强的神经网络可以学习追踪时间、对数字图像进行运算、将数值语言转化为实值标量、执行计算机代码、计算图像中的物体数目……和传统结构相比,该结构在训练时学习的数值范围之内和在外都表现出了更好的泛化能力,可以把握数据底层的数值本质,推理能力往往可以超出训练中观测数据几个数量级。
内蒙古稀奥科贮氢合金有限公司研发出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混合动力汽车用镍氢电池负极材料,通过自治区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项目开发的镍氢电池贮氢合金,解决了因较高的比表面积而特别易于氧化和接触不良导致导电和导热性能进一步下降的难题,为新能源动力汽车国产化攻克了一项关键技术。
机动车
波音研发自动驾驶汽车和自动飞行飞机
波音公司(Boeing)终于开始实践研发无人驾驶飞机的承诺。本月早些时候,其宣布将在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Cambridge, Massachusetts)的麻省理工学院(MIT)开设一个研发中心,名为航空航天和自动驾驶中心(Aerospace and Autonomy Center)。该公司计划利用该中心支持大量涉及自动飞行和自动驾驶车辆的尖端研究项目。在新研发中心,波音将与其子公司极光飞行科学公司(Aurora Flight Sciences)共同开展项目,项目重点包括自动飞行研究、机器学习、机器人飞机和自动驾驶汽车(无人驾驶飞行汽车和紧凑型飞机)。
PPG与法拉利合作研发低固化树脂
PPG和法拉利一直致力于开发一种新的高科技和创新涂层系列。通过将金属底漆与着色,哑光和着色版本的着色透明涂层相结合,采用低烘烤技术生产出61种不同的底漆。在树脂中加入特殊配方的2K透明涂层交联剂可以提高化学疏水性并降低透水性。现在可以将汽车以100度而不是150度烘烤。
电池初创企业派立昂研发出锂金属电池
位于马萨诸塞州的电池初创企业派立昂技术公司(Pellion Technologies)称其已经研发出锂金属电池(lithium metal battery),功率是传统锂离子电池的两倍,但重量只有传统锂离子电池的一半。派立昂技术公司目前正向商业客户销售其电池。特斯拉所用的电池芯能量密度为600Wh/L,200Wh/kg,而派立昂的锂金属电池的能量密度几乎翻了一番,达1000Wh/L, 400Wh/kg。与目前电池行业每年将电池能量密度提升10%相比,能量密度能增加100%是跨越式的改变。如果派立昂能够克服早期电池寿命短的限制,其电池充满电后可为特斯拉汽车提供800公里(500英里)的续航里程,而不是现在最高400公里的续航里程。
NASA将发射第一艘“飞越太阳”太空船
据外媒news报道称,8月11日NASA (美国宇航局)将进行一次历史性太空计划——发射价值15亿美元的帕克太阳探测器,来一场“残酷”的太阳之旅。据悉,帕克太阳探测器将旅行到距离太阳表面大约390万英里的地方。目前,发射窗口计划于美国东部时间本周六(8月11日)凌晨3点33分开放,发射将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的第37号航天发射台进行,NASA届时将进行现场直播。发射后,它将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飞越太阳灼热气氛的太空船。
石油化工
我国科学家在新型二维材料硼烯制备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深入开展硼烯薄膜的制备研究。他们采用单晶Al(111)作为基底,通过对生长参数的精确调控,成功制备出蜂窝状结构的硼烯薄膜。利用高分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到硼烯完美的六角蜂窝状结构,其晶格周期为0.29nm,接近自由状态下蜂窝状硼烯的理论晶格周期0.3nm。同时,这种蜂窝状结构在跨越衬底台阶时保持了连续不间断的特点,为硼烯单层平面蜂窝状结构的存在提供了又一力证。由于硼独特的电子结构,通过基底与硼烯之间的界面电荷转移向硼烯中注入大量电子是获得稳定的蜂窝状硼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发现Al(111)基底与硼烯中每个硼原子间有近1个电子的电荷转移,有效地解决了蜂窝状结构二维硼烯中的电子缺失,对其稳定存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该工作实现了平面六角蜂窝状结构的硼烯的制备,同时该工作也为进一步研究硼烯中可能存在的奇异电子特性奠定了基础,为实现基于硼烯的电子器件提供了诱人的前景。
宁波材料所高品质碳化硅陶瓷先驱体研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核能材料工程实验室经过研究,制备出一种流动性好(复数粘度0.01~0.2Pa·S)、存储时间长(>6个月)、氧含量低(~0.1 wt%)、陶瓷产率高(1600℃陶瓷产率达~79wt%)、陶瓷产物中C/Si为~1.1,且1500℃静态氧化后质量变化小于3%的液态超支化聚碳硅烷(LHBPCS)。样品品质获得多个应用单位的肯定。此外,该研究团队在LHBPCS固化交联机理上也有深入研究,能够实现其光固化成型和低温热固化成型,凝胶化时间仅数分钟,且结构致密无泡孔。
医疗器械
普渡大学研发生物可穿戴贴片
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一个科研团队近日研发了一种应用酵母菌落的可穿戴贴片,可帮助放射医师等核医学从业人员监控人体辐射暴露水平,预防职业放射性危害。采用了煤矿区中的一种酵母型菌落,并将其活性封装在冷冻纸、铝和胶带的贴片内。当放射医师操作核医学设备时,经过放射线扫描后,可通过计算酵母菌落的死亡数量来计算辐射暴露水平,只要在设备上滴水,并将其放在读取系统下测量酵母菌落的电导率变化就能够推断出放射剂量,这种新型生物可穿戴贴片,能够替代现有医疗人员需要1-2月穿戴才能够得出结果的贴片式核辐射探测仪。
南海一企业研发的缓冲材料可吸收90%冲击力
佛山林至高分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林至科技”)研发出来的ACF人工软骨极限缓冲材料,可以吸收70%—90%以上的冲击力,是目前国内外普通缓冲材料吸收冲击力的3倍—5倍。该材料可以瞬间将冲击能量转化为不明显的热能,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人体、汽车和贵重物品不受伤害。目前已广泛应用在运动防护、军事防弹、航空以及潜艇减震等方面。
生物医药
突破!科学家成功开发出人类胎盘3-D模型
近日,来自维也纳医科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成功开发了一种人类胎盘的3-D模型。研究者指出,如今我们就能够利用这种类器官模型来研究WNT信号通路在滋养层类器官自我更新和分化过程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这种类器官模型也可以在药理学和遗传水平上进行操作,这或许就能帮助研究人员深入研究人类胎盘的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过程。
俄科学家发明出抗脑癌病毒可有效杀死恶性细胞
俄罗斯恩格尔哈特分子生物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发明出一种一次性有效的创新病毒,可以感染大脑和神经系统的癌细胞,但不会影响人体健康细胞。参与该项目的科学家指出,该药物是基于从前未知的内源性逆转录病毒McERV所制成。这种逆转录病毒的特性是:只感染表面含有癌细胞特有蛋白的细胞。
生物物理所等揭示组蛋白乙酰转移酶活性调节的新机制
8月9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通过解析真菌特有的组蛋白乙酰转移酶Rtt109与活性调节因子Asf1以及底物H3-H4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合生化和遗传学实验,首次揭示组蛋白伴侣调节组蛋白修饰酶活性的分子机理。组蛋白翻译后修饰是影响染色质结构的重要因素,这些修饰主要发生在组蛋白末端的尾巴上,包括甲基化、乙酰化、磷酸化和泛素化等修饰。Rtt109-Asf1-H3-H4四元复合物和酰基供体乙酰辅酶A复合体的晶体结构。H3的N端α-螺旋被打开,形成一段柔性的loop区;Asf1并不与Rtt109直接相互作用,而是通过其C端的一个β-strand与组蛋白H4的C端之间形成β-折叠片,稳定了H4末端的一个关键片段,使得底物处于更利于催化的构象进而促进Rtt109的活性。
植物所揭示植物感知春化信号的表观修饰位点和记忆调控网络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种康团队通过表观组学分析,揭示了春化作用中表观水平的一个新的重要调控点VRN3,并挖掘春化作用表观遗传记忆的分子基础。VRN3在开花调控网络中是整合春化和光周期两种环境信号的节点,在表观水平也是重要调控点。这一结果表明多种不同调控信号汇集于此基因。
新型大环肽类分子有望治疗阿尔兹海默病和2型糖尿病
近日,来自慕尼黑工业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找到了解决之法,他们描述了一种新型的大环肽类分子,该分子能有效抑制淀粉样蛋白的形成。此外,该分子或许还能作为未来研究人员开发小分子模拟肽的模板,对于研究人员开发抵御阿尔兹海默病和2型糖尿病的抗淀粉样蛋白生成药物的开发而言非常重要。
特殊酶类构建“分子马达”驱动大脑神经元细胞死亡
近日,来自范德堡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在多发性硬化症患者机体损伤的神经元中发现了一种特殊的酶类,其或将帮助研究人员作为新型靶点来开发治疗多种神经变性疾病的新型疗法。
重大突破!肌醇六磷酸是HIV-1组装和成熟所必需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康奈尔大学、弗吉尼亚大学、特拉华大学、密苏里大学、德国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奥地利科技学院的研究人员提供了HIV-1病毒结构是如何组装的新细节,这一发现为治疗这种病毒感染提供了潜在的新靶标。
来源:嘉峪检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