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F-κB移位入核检测:细胞免疫荧光步骤及注意事项

嘉峪检测网 2025-02-06 08:28

导读:本文介绍了细胞免疫荧光步骤及注意事项。

一、实验原理

 

通常地,在未受到刺激的细胞中,NF-κB通常与抑制蛋白IκB结合形成复合物,存在于细胞质中。然而,当细胞受到细胞因子(如IL-1β、TNF等)、脂多糖(LPS)等外界刺激时,在经典的NF-κB信号通路中这些刺激信号首先与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最后导致IκB被降解,进而释放出NF-κB二聚体,自由的NF-κB二聚体由于其C端结构域上的核定位区域暴露,能够通过核孔复合物进入细胞核。在细胞核内,NF-κB二聚体与有NF-κB结合位点的基因启动子区域或增强子区域特异性结合,启动相关基因的转录。

 

 

NF-κB是细胞内重要的转录因子,其活性受到严格调控。通过检测NF-κB移位入核情况,可深入了解细胞在受到各种刺激(如细胞因子、病原体感染、物理化学因素等)后,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机制,包括信号的起始、传导、放大以及与其他信号通路之间的交互作用。另外,检测其移位入核有助于确定在不同生理或病理条件下,NF-κB所调控的具体基因靶点,以及这些基因在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免疫反应等过程中的作用。 

 

二、实验步骤

 

(1)细胞培养与刺激

 

准备适合大小的无菌爬片放在12孔板中,可用PBS润洗孔板使得玻璃爬片更加贴合孔板底部;状态良好的细胞铺于12孔板中,37°C、5%CO₂培养48h。将细胞培养至80%左右的浓度后,加入适当的刺激剂,如TNF-α或IL-1β,在特定的时间点进行刺激,同时设置未刺激的阴性对照组。

 

(2)处理孔板与固定细胞

 

处理好的孔板,PBS轻轻润洗细胞2-3次,使用4%多聚甲醛在室温下固定30min;固定完成后,用PBS洗涤细胞3次,每次约5min,去除固定剂。

 

(3)细胞通透处理

 

PBS稀释10% TritonX-100至0.2%加入固定的细胞中,室温下通透孵育15min,使抗体能够进入细胞内部与抗原结合。随后,用PBS润洗3次,每次5min。

 

(4)封闭非特异性结合位点

 

使用5%牛血清白蛋白(BSA)室温下孵育1h。孵育完成后,用PBS洗涤细胞3次,每次10min。

 

(5)细胞免疫染色

 

用PBS配置5%牛血清白蛋白的稀释液,稀释抗-NF-κB抗体并孵育细胞, 4°C下孵育过夜。一抗孵育完成后,用PBS洗涤细胞3次,每次10min。

 

(6)二抗染色

 

用PBS配置5%BSA的稀释液,按照相应比例稀释荧光标记的二级抗体孵育细胞,室温下孵育1h。孵育结束后,用PBS洗涤细胞3次,每次10min。

 

(7)细胞核染色

 

使用荧光染料,如DAPI或Hochecst,将细胞核染色,通常在室温下孵育15min。然后用PBS洗涤细胞3次,每次约10min。

 

(8)封片与观察

 

准备好镊子并配置90%的甘油(丙三醇)进行封片。通常地,一块载玻片放置2块爬片,首先在载玻片上滴加20ul90%甘油,用吸水纸吸干爬片上的液体,将细胞爬片倒扣在甘油滴或更换适量的抗荧光淬灭封片液进行封片,并用高亮透明的指甲油在爬片周围固定爬片。最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免疫荧光。

 

(9)蔡司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M900)的简单操作步骤

 

1、开机流程:根据标签1-8的顺序开机包括激光、显微镜、主机等。双击打开蓝色ZEN System,等待系统自检和初始化。

 

标签[1]:激光器,控制激光;钥匙控制开启时由【0】拧到【1】,例如图1

 

标签[2、3]:总控制器

 

标签[4]:载物台控制器

 

标签[5、6]:显微镜控制器

 

标签[7]:荧光光源开关

 

标签[8]:电脑主机

图1 标签【1、2、3】

 

图2 显微镜的大致组成(激光、显微镜、主机)

 

2、拍摄2D图像

 

1)在软件界面中找到Locate按钮,点击其中的BF,GFP等快捷键(快捷按钮选择样品染料颜色),切换至人眼观察模式。在TFT触摸屏上,找到所选用物镜,调好焦距。找到焦平面。

 

2)切换至Acquisition,点击Smart Setup,选择所用荧光染料。选择模式,自动匹配光路设置。

 

3)在Channels菜单栏中调节激光强度与Master Gain值。在live预览模式下使用Range Indicator判定图像质量。

 

4)当图像出现蓝色背景与即将出现红色过曝光点时stop并设置Acquisition Mode.选择合适的像素分辨率扫描速度等。

 

5)点击Snap按钮,拍摄并注意保存。

 

3、拍摄Airyscan 超高分辨率图像

 

1)点击Smart Setup,选择需要的染料;点击Airyscan。

 

2)在Channels菜单栏中调节激光强度与MasterGain值,注意不要过曝:

 

3)在Acquisition Mode选择最快的扫描速度,不做平均,Zoom不小于1.3x,设置好后点击Snap拍摄。

 

4)拍摄后进入Processing-Airyscan Processing.5.2D SR Processing-Input-Apply进行图像处理

 

4、图像导出

 

可根据需要选择Processing>lmage Export/MovieExport,对采集的图像进行导出。

 

5、关机流程

 

(1)将样品移出,保存数据并关闭软件。关闭电脑。

 

(2)清洁显微物镜,并将其转到空位或低倍镜上

 

(3)依照标签7-1顺序,逆序关闭系统。

 

6、图片分析处理

 

(1)优势:高分辨率,多通道荧光,图片拼接以及组织切片层数扫描。

 

(2)图3是由油镜 63×拍摄的NF-κB移位入核:

 

图3 NF-κB移位入核

 

(3)添加比例尺:点击图片下方【Graphics】,点击红色区域,自动添加比例尺。

 

图4 添加比例尺

 

三、注意事项

 

1、选择处于对数生长期、状态良好的细胞进行实验,细胞密度最好在70%~80%左右,密度过大或过小都可能影响实验结果。

 

2、注意要根据一抗的种属来源选择相应的二抗,且从加荧光二抗起,后面所有操作步骤都要避光。

 

3、选择与目标蛋白高度特异性结合的抗体,并确保一抗和二抗的种属匹配,避免交叉反应。同时,要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荧光标记的抗体。

 

4、在固定与通透的过程中,固定液的选择取决于被研究抗原的性质及所用抗体的特性,针对磷酸化的抗体,不适合用甲醛。通透剂的浓度和时间也要根据细胞类型和抗原位置进行优化,避免过度通透导致细胞结构破坏。

 

5、封闭液的种类和浓度要选择合适,封闭时间要足够,以减少非特异性抗体结合

 

6、一抗和二抗的孵育时间和温度要根据抗体说明书进行优化,孵育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样品的湿润,避免干燥。同时,要注意控制抗体的浓度,避免过高或过低导致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7、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荧光染料,考虑其激发和发射波长,以确保荧光信号可以被检测设备有效捕捉。同时,要注意荧光染料的稳定性和淬灭问题,从加荧光二抗起,尽量避光操作,封片后应尽早拍摄。

 

8、设置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阳性对照组可以使用已知能诱导NF-κB入核的刺激剂处理细胞,阴性对照组则不添加任何刺激剂。

 

9、正确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时要注意区分细胞的自发荧光和特异性荧光信号,避免误判。 

 

 

来源:实验老司机

关键词: 细胞免疫荧光

相关资讯

我要检测 电话咨询